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下) (第2/3页)
带哄的稀里糊涂的成了刘宇多年不见的总角之交,他把刘宇当成大哥,孙琳自然就成了大嫂。汉代时就讲究长兄如父,长嫂为母,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大家都是宗室子弟,孙琳又的确是将刘晔当成自己的弟弟一样对待,刘晔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而后来孙琳展现了她在机械制造和物理理论上的时代领先性之后,刘晔就将那种家族中对待长嫂的尊敬延伸到了工作领域。
颍川书院一行,刘宇固然招揽了很多人才,但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矛盾。颍川书院是大汉士子们集中的地方,能够想象,孙琳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到那里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孙琳当时是扮作男装进入书院的。因为是和刘宇住在一个房间,所以并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离开颍川之后,刘宇两人继续北向往幽冀两州寻找日后的猛将,及时避免了和新进入人员的冲突。田丰是两人在冀州认识的,但田丰和孙琳接触的时候,并不存在政治上的接触,而是从私人的角度进行各种方面的讨论。当然,和刘宇的知识量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孙琳无论在见解还是眼界上都让田丰又惊又佩,甚至产生过“如果夫人也是男儿身的话,肯定是主公最大的对手”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存在,田丰在后来对孙琳参政的怨言要少很多。
从北地回到谯郡,刘宇集团的极度膨胀,以及夺取益州为根基的战略的确定,使得集团暂时分为豫州和益州两部分。在这个过程之中,产生了巨大数量的政务和商务,在这个急需用人的时刻,刘宇都每天忙的找不到北,孙琳当然不可能游手好闲,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一直是孙琳的人生信条。在这个过程中,以陈群、崔琰、国渊他们为主体的儒家精英团体对于孙琳参与政事,采取了不认同,但也不抵制的态度,毕竟在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都已经被政务纠缠的焦头烂额了。有个能力出众的人来分担责任,他们也不想反对。而且刘宇再分配工作的时候,也尽量的将孙琳的事务和孙乾、伊籍他们分配在一起。
黄巾之乱的讨伐是武官集团的任务,比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