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上) (第2/3页)
文官与清流。
汉灵帝前期的陈蕃、窦武诛杀宦官事件,既是汉代士大夫势力遭受重大打击的开端,也是政治结党现象的第一次大规模出现。所谓结党连派,党同伐异,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所以,如果能被朝中的清流视为一党,那刘宇以后的日子无疑会好过的很。另外,清流不比贪官,他们只要认准了你是他们的人,就会坚决维护到底,不像贪官们那样有奶便是娘。
对于这些清流,刘宇准备的礼品书无疑是最好的杀手锏,另外为了以防万一,刘宇在出川之前还专门准备了四书还有他的那本盗版书各五百本,专门派人到太学门口去散发给太学中的太学生们。即使是太学,汉代的太学生们也不见得都有书读,基本上也都是靠从太学的图书馆借阅抄录的,如今忽然见到这新颖的纸制书籍,个个都新鲜不已,尽管是他们都已经烂熟于心的四书,但这两千五百本书很快就被席卷一空。刘宇的那本书之所以也这么受欢迎,既是沾了四书的光,更是因为他那本书的封皮上,郑玄两个字要远比刘宇两个字显眼
刘宇的送书策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那些朝中的清流们,如蔡邕、卢植、马日磾还有黄琬这些当代着名的经学大家,即看出了纸制书籍将对大汉学界的巨大影响,更是对刘宇的那本盗版书的内容震惊不已。尽管刘宇当年在洛阳的时候,留下了几首可谓传世的盗版诗词,但在卢植这些人的眼中,他最多不过是一代文宗,与经学大师相比,内涵上还是差着一节,所以在这些清流的心中,刘宇做为武将的成分要更大一些。但这本《儒学新探》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刘宇的印象。
不得不说,朱熹所创的理学一脉虽然在其中有很多的糟粕之言,但在儒学发展上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刘宇只不过将他所记住的那些只言片语系统的归纳了一下,到了经学大家的手中却成了发人深省之作。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志同道合的人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这些礼品书是在刘宇抵京的当天下午就送出去的,只不过一天时间,在刘宇的第二个休息日的时候,蔡邕。卢植等人就一大早的联袂前来拜访,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和刘宇探讨一下学问之道。
对于他们的来访,刘宇自然是欢迎之至,因为这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