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中) (第2/3页)

家中的粮食有大量富裕。为了保持州内粮食市场粮价的平稳,也为了保证益州农户的利益,孙琳制定的收购方案第一步就是效仿日后的国家采购模式,按照市场价,从农户手中购买余粮在州郡的府库内囤积,事实上,因为粮食的供大于求,益州的粮价已经处于下降趋势,这时按照原来的市场价收购粮食,益州的百姓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按照预想,这收购的第一步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困难。

    收购的第二步就是由外州收购粮食。这就需要费些工夫了。首先,巴氏粮行要在益州临近的几个州设立分店。按照刘宇从历史中得到的线索,益州临近的几个州中,荆州和交州的粮食产量是比较稳定的,而司隶和兖州的产量只能维持到公元190年的诸侯讨董。

    根据这个线索,巴氏粮行的分店主要集中在了荆州地区,其中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是荆北的南阳郡和襄阳郡,二是荆南的武陵郡和长沙郡,从后世的地图对比上来看就是分别在湖北和湖南这两个粮仓设立分店。

    至于交州,鉴于现在和南蛮地区的关系仍然比较紧张,所以暂且只在交趾郡设立分店,所购粮草暂不北运而是就地囤积隐藏。而司隶和兖州则分别设立一个分店。

    这几个州的收购策略要注重一个缓字,通过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周期来吸收市场上存在的粮食。并不是所有家中有余粮的百姓都会把粮食拿出来卖,虽然汉代的百姓没有学过经济学,但物滥则贱的道理他们却心知肚明。所以在这几个外州收购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用略高于市价的价格逐渐吸收市面上的粮食,而由此产生的海绵作用会使更多的百姓在利益的驱使下,一点一点的将自己家中的余粮吐出来。按照预计,这个收购周期大概会有两年左右,但收购的量将不会低于益州的收购总数。

    收购的第三步是运输。有两条路线,一个是陆路,一个是水路。司隶兖州方向的粮食要经由陆路往汉中方向运送,最终的囤积点也是在汉中郡。荆州北部襄阳郡以及荆南的两个分店则通过水路沿江而上运往永安囤积,至于南阳郡的粮草,在刘宇的决定下,选择了经上庸郡送入汉中南乡这条路线,而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刘宇在上庸还有一个计划。

    这里所说的粮食收购,只是刘宇给商务部所制定的任务和政策路线。其实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以后的治国之路打好基础,刘宇在益州试行了不止一条新政策。现在就从六部划分上简单的来介绍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