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张鲁求官成都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张鲁求官成都城 (第2/3页)

为重嘛。”

    刘宇压了压火气,冷声问道:“外面来的那个人叫什么?”那个家人大概也终于发觉自己有点不识时务,战战兢兢的回禀道:“主公,那个人自称是张鲁,汉中人。”

    “张鲁?”孙琳眨眨眼道:“这个名字挺耳熟啊。”转头看向刘宇,就见刘宇的脸上的表情很是怪异。“老公,你知道这个张鲁是谁?”听到孙琳的问话,刘宇苦笑一下,挥挥手让家人退下,而后眉头紧蹙的对孙琳道:“这个人,唉,是个十分麻烦的人物啊。琳琳,咱们得好好商量一下才好。”

    张鲁,字公祺,张陵之孙,五斗米道传人。刘宇对于张鲁的认识总的来说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戒备。事实上,张鲁这个人本身的能力倒还不值得刘宇这么忌惮,在汉末群雄中,他也不过是中等水平而已,大概和袁术、陶谦这些人在一个线上,但他又是汉末军阀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是典型的政教合一政治体制的代表。

    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势,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原因很简单,这种形式是最高当权者最为忌惮的。宗教这种东西可以说是老百姓精神的麻醉剂,一旦百姓对于某种宗教产生了牢不可破的精神信仰,那么这个宗教的首领就会得到甚至超过皇帝的民心。这样的人如果作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想想后世中国保存下来的宗教,一共有三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其中的伊斯兰教是因为回族在中国分布较为广泛而且与汉族通婚率较高的原因,汉族和其他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就不多。而佛教和道教却是在多个民族间都有较为广泛的传播。甚至得到统治阶层的信仰与扶持,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两个宗教的教义对于统治阶层来说是可以接受并利用的。

    道教从老子始创以来,一只秉承清净无为,追求天道的教义。道士一般只注重自身修养,而不太过问世俗的琐事。所谓静颂黄廷两三卷,莫问天下是与非。这种消极入世的态度是统治阶层所欣赏的,至少这样就不会有人整天闹着要造反了。

    佛教从天竺起源,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门消极的宗教。他主张信徒入世,尝遍世间万象,度尽天下可度之人,才能功德圆满,窥得佛境所在。而天竺本来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原生的佛教教义并不适合中央集权的统治形式。所以佛教虽然是在汉明帝的时候传入,但却直到隋唐时期才真正在中国广大地域传播开来,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