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遭遇 (第2/3页)
万贼众收降之后在带领大军前往汜水关,何况,一旦汜水关的守兵知道自己的十万大军尽灭,只怕他们会不战自退甚至投降也说不定。但刘宇并没有听进这个劝告,他的理由是,虎牢关下的这十万黄巾有一多半是因为形势所迫,自己的后路已断,不得以而投降的。如果被他们得知汜水关并未丢失,只怕这些人的贼心又起。要知道,这批黄巾贼军里面可是不乏一些盗匪出身的亡命之徒啊。
被他这样一说,郭嘉倒也有些犹豫起来,的确,这招降一计本就是着险棋,谁还能对这些从贼之人的人品打包票啊。的确,若是这十万降兵降而复反,再次哗变起来,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要这样说起来,刘宇的顾虑也不无道理,这虎牢关下还真是少不了人。郭嘉无奈之下也只得由着刘宇前去了。不过刘宇临行之前,郭嘉还是向刘宇献计道:“主公此去,乃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汜水关与虎牢关之间不乏探马,主公大军行进间,难免会泄露风声,夫人,哦,不对,是孙将军,孙将军现在正与仲康将军带着虎卫军在汜水关外的荥阳一带剿除黄巾余寇,主公不如令人携带书信前往荥阳,与孙将军约好时间,到时由孙、许两位将军引军与关前佯攻,而
主公则率军掩杀于其后,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刘宇对于郭嘉的这种小心翼翼虽说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毕竟还是个能够虚心纳谏的人,再说郭嘉的计策也的确是稳妥之计,所以便依郭嘉之意,派人携带书信通过汜水关旁的山路,日夜兼程往荥阳孙琳、许褚处联络。也幸亏郭嘉的这个老成持重的建议,才在不远的将来救了刘宇一命。
刘宇带兵走后,郭嘉便按照预先的安排,带领着赵云、张合、乐进三员大将来到黄巾大营协助孙夏进行黄巾军士卒的招降与安置。孙夏对于郭嘉并不了解,刘宇没有亲自前来,这让孙夏稍稍感到有些不舒服,似乎自己被轻视了。郭嘉当然也知道孙夏的这种心理变动,他对此只是一笑了之,倒是赵云私下对孙夏说明了郭嘉军师的身份,孙夏这才知道这个年轻的文士竟然是自己主公的首席谋士,心中顿时收起了小觑之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眼不识泰山的羞愧,仔细想想,他也就释然了,自己的主公就年轻的不像话,他手下的幕僚年轻一些也是正常的事。不过他知道了郭嘉的身份之后,心里不禁就存了结识的念头,所以他和郭嘉的交谈也就多了起来。
郭嘉本就是个性格不羁的人,历史上的他在这个年级的时候,还正在年少轻狂呢。但现在他遇到刘宇之后,被刘宇一番话大开茅塞,再加上他一丝不苟的遵照刘宇的吩咐,在田间山林之内向农夫山民习学天地自然之道,性格较之一年以前已经变得大为成熟稳重。隐隐有了他在原来历史上曹军第一谋士的气魄。此时见孙夏有心结交,他为了能够更好的收服这个黄巾军的现任一号人物,以便更好的掌握这数量巨大的黄巾降兵,也就对孙夏着意拉拢。
如此一来,两个人的言谈便逐渐多了起来,所涉及的话题也渐渐宽广,孙夏说到这次黄巾军突袭京师的计划,言语间颇有些遗憾的味道。不经意间,孙夏说了一句:“如果地公将军的大军能够及时赶到,现在只怕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孙夏说这句话是因为他认为刘宇的军队已经夺下汜水关,司隶的门户已经被牢牢把住,张宝的黑山大军就算兵临汜水关下,官军据关而受,以逸待劳,恐怕地公将军也难有什么作为了。
孙夏的这句话说的是轻松平淡,最多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