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制玻璃得首桶金 (第2/3页)
在许家村建造了一个加密型的瓷窑,和一个巨大的人力鼓风机!许家村并不缺人力资源,自从倒拔垂杨之后,许氏的年轻子弟都对刘宇的神力敬佩不已,不断询问刘宇是如何打熬得这一身气力。刘宇当然不能说实话,于是便编造说小时候在一个铁匠铺干过一段时间,天天拉风箱,才有了今日的体魄!这番胡诌的直接结果是,包括许褚在内的青年子弟们都争着去玻璃窑拉那个巨大的风箱!这也使刘宇偷着乐了很久。当然,刘宇制的那个铁制大风箱并不是那么好拉的,所以在几年后,许家子弟的体魄都有了不同的长进!这倒是刘宇现在所没有料到的。
孙琳作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化学家(没办法,谁让人家学习好),亲自主持了第一批玻璃的烧熔和吹制!。当第一批玻璃溶液从窑中流出时,刘宇已经将漫天神佛拜了一个遍,但看到第一组吹制冷却后成型的玻璃杯时,他还是差点兴奋得晕过去―――这都是金子啊!许观也是激动万分――这可是点砂成晶的神术啊!自己这辈子竟还能目睹此等神术,真是虽死无憾了!不过这第一批玻璃并不纯净,而是紫色的,据孙琳解释,这是因为谯县的砂石中含锰较多的缘故。刘宇倒是不太在意,紫的又怎么样,紫的就是紫水晶,照样卖大钱!
接下来的工作就要由刘宇负责了,毕竟干过业务员,去卖东西也算是行家里手。现在刘宇面临的问题是汉代人对于玻璃还是比较陌生的。事实上早在西周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本土玻璃制造工业,只不过当时制出的玻璃严格的来说只能算是琉璃,纯净度很低,而孙琳依照现代工艺制作的第一批玻璃虽然纯净度也不高,但比起古人所制琉璃要强上百倍,当时的人把这种高纯净度的玻璃叫做水晶,因为工艺的问题,人造琉璃的纯净度甚至还赶不上自然形成的水晶,故而水晶制品的价格是十分昂贵的!
刘宇为了使汉朝的大富豪们尽快地知道玻璃,便在谯郡开设了一家玻璃工艺品店,当然门面上书写的是“水晶宫”。同时,他又从许氏子弟中挑选了几个心思伶俐的青年,在其中一个最出色的名叫许商的子弟的带领下,携带一批玻璃制品前往大汉各州,尤其是徐州,冀州,荆州,司隶这些富庶的政治经济中心去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