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庭任职 第八十七章 内幕消息 (第3/3页)
个好。’
元始天尊坏笑着说道:“有什么点拨不点拨的。纯粹是老道看你顺眼,不想你吃亏了而已。好了,观礼的时间差不多到了。我们再不去,老聃就要有意见了。”
所谓典礼,其实也就是在道观大殿前的庭院中,由老聃发表一篇讲话。回溯过去,寄望将来,鼓励清微观的弟子持续往道行地终极前进。老聃的讲话完毕之后,其他四位圣人也先后发言,庆贺这整个仙界和佛界中最早的建筑落成100万年,然后又是一番鼓励大家继往开来的言辞。
‘圣人也要做这些表面文章,真是不能免俗啊!’杨易腹诽着,‘明明知道这些大罗想要通过大劫的考验基本无望,却还虚伪的安抚鼓励。’
肚中虽然暗自腹诽,可杨易面上还是同在场所有的仙人们一样,微笑着,聆听着,恭敬着。
好在仙人不重皮相,不需要如同凡间的典礼一般还要做什么门面工程。而且这院子里修为最差的也接近了顶级大罗金仙,自是不用圣人显出什么手段来表示纪念日的隆重气氛。只是五位圣人齐聚、二三十位顶级大罗随侍在旁地这一事实,就显示了此次清微观纪念仪式地分量。
简约的纪念典礼过后,就是同样简约地杨易拜入太清内门的拜师仪式。
当老聃宣布接下来要为记名弟子终南真人举行晋位为入室弟子的仪式后,除了其他四位圣人和杨易自己,在场的所有仙人都忍不住哗然起来。在这些仙人看来,老聃将一个记名弟子晋升为入室弟子的仪式摆在清微观百万年落成纪念日庆典之后,岂不是说在圣人的眼里,收这个记名弟子为入室弟子,比清微观落成百万年还要重要些?仙界和凡间有一个同样的惯例,那就是越后面出场的,越重要。
交头接耳了一番之后的在场仙人,甚至包括昊天上帝、药师佛、释迦摩尼三位一方诸侯,在发现除老聃以外的四位圣人面上毫无异色后,都纷纷的息了声,只是拿无比惊奇的眼光看向那始终泰然自若微笑着的杨易。
‘一人身系一门恩宠!’要说老聃的决定代表了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这么一条。也难怪会让其他仙人、佛陀压不住惊诧,这说明在太清圣人的眼里,这一个即将由记名弟子转为入室弟子的仙人,要比圣人的其他所有弟子加起来,分量还要重!
‘虽然终南真人身上那浓郁的洪荒气息是比在场的大罗金仙或佛陀里修为最高的释迦摩尼和昊天上帝还要浓厚上一筹,可要说一人比门中其他人加起来还重要,是不是有些过了?’这是在场除了五位圣人以外所有人的心思。奈何他们看到其他四位圣人也是一副早已知晓此事和赞同的样子,就纷纷闭上了口。
‘理解的,要支持。不理解的,也要支持。’这是发现圣人统一了意见后,在场仙人、佛陀的共同想法。因此在闭上了嘴之后,他们不管以前认识杨易还是不认识,都将这仙人的名号和形象牢牢得记在了脑子里,以免以后不小心得罪了贵人。其中,只有药师佛和月光菩萨的面色最差。他俩到今天才发现杨易的道行已经高到了如此地步,并首次知道杨易在圣人面前的恩宠会如此之大。想起当年的旧怨,虽说当时已经被迫签过城下之盟,两人还是有些担心如今翻了身的杨易会秋后算账。
纪念日庆典是在院子里举行,而杨易的晋位仪式则换到了大殿中进行。不过真正能在大殿里观礼人的不多,除了太清门下的其他入室弟子,就是四位远道而来的圣人。莫说是其他宾客仙人佛陀,就连太清门下的记名弟子,甚至是清微观中资格最老的青牛蹈厉,也不得入内。
‘看来观礼者的档次越高,越隆重。如果这些太清入室弟子不是同门的话,怕也难以入内。’杨易忖着,‘否则那昊天上帝和释迦摩尼等人为何在殿中都没有位置?’
虽是入内门,但拜师的仪式同拜入太清外门做记名弟子时并无多少差别。要说有所不同,那除了观礼人的变化外,就是由一位入室弟子代替了蹈厉,充任司仪。
杨易拜入内门的仪式完结后,佛界的两位圣人当先告辞离去,接着佛界的两位诸侯药师佛和释迦摩尼也紧接着随后离开。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就是仙界的家务事了——争夺天庭管理权的家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