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师来了 (第3/3页)
,是为了往圣人方向接近而努力,至于法力之流,不过是修行的副产品而已。圣人除了在元力量上比仙人多些以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道行境界的差别了。所谓道行,就是修行者对自身生命烙印里规则链条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
生命烙印里的规则链条成千上万,其实每一根规则链条都代表一个规则,修行者修道行就是要一个个摸清自己体内的规则链条都分别是代表哪一种规则,摸清规则链条的数目越多,道行就越高,对同一条规则链条代表的规则研究的越透彻,道行也就越高。这都归类于对规则链条的熟悉度,就譬如一个修行者新搞清楚了一条规则链条代表了燃烧这个规则,那可以说他的道行提高了,之后这个修行者又深一步明白了这条规则链条代表了物体在有氧环境下的燃烧规则,那他的道行又提高了一些,之后如果他再发现这条规则链条代表的燃烧规则是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的有氧燃烧规则的话,那他的道行又再提高了一些。所以说,对自身规则链条的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代表了修行者对规则链条的熟悉程度。
对自身规则链条的亲和力度是道行修行的另一个主要方面,这是在对自身规则链条熟悉度已经很高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修行方向。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规则链条的完整体型和内部架构,目的就是如何能最大可能的完整发挥自身规则链条里包含的规则力。这个方面没有门路可循,大部分的大罗金仙都卡在这儿,只能用想出一个造型,试一下,不好,再换一个,这种方法来希望能够瞎猫碰到死耗子,但是在无穷的可能选择中想要侥幸碰到那唯一的合适造型,又是何等渺茫的希望。所以至今为止一堆的大罗金仙里还没有一个能成功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体型,也就始终无法迈过圣人的门槛。这个问题圣人也没法解决,他们都是由规则链条而形成的身体,天生亲和度就达到了完美,而人是女娲用泥先捏出形状再赋予规则链条,自然不可能最合拍,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找到最适合自身规则链条的体型,对圣人也还是个无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