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次贷危机的连锁效应 (第2/3页)
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
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因链条过长,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但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更为惨烈。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一系列动荡,迫使许多信贷者纷纷破产。
在美国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中,许多人甚至不知何为复利,亦不会计算未来按揭成本,但仍然兴致勃勃申请了自己本无力偿还的房贷,住进自己本无力购买的房屋。
如此行事者大有人在,然而,大众性癫狂永远无法战胜市场涨跌无常的铁律,泡沫的突然破裂必然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创痛,首当其冲者正是误入泡沫丛中的弱势群体。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免遭打击。美国经济为负增长,银行倒闭数超过了前5年的总和,失业率达到十几年来的最高点。
在杨国华看来,金融危机它的最大影响发生在欧美众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它的根源始终离不开该经济体制的缺陷,
美国人乃至许多西方国家的人,长期以来消费过度,他们向往先享受再付出的生活。当他们遇到财政上困难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努力攒钱。另外,我觉得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很严重,虽说有政府的福利保障系统,那些穷人不至于风餐露宿、流落街头、衣不掩体的地步,但是对比着富人们那些大鱼大肉,高床软枕的奢侈生活,有谁不想生活过得更好?在利益的驱使下,加上众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优惠政策,他们终于选择了过着贷款的生活。这种贷款的金融体制其实风险是十分大的,一旦产生信用危机,就足以拖垮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在这么多年来,美国的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华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的金融业吸收着来自全球的资金不断壮大,金融产业成为了一个大产业,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如果将华尔街的金融产业视作一台巨大的昼夜不停运作的“机器”,它一方面吸纳全球金融资源,同时通过其“生产”变成全球各地一个个投融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用资本在生产中获得的收益回报给全球投资者。如此循环,华尔街的金融产业是没有问题的。或者,这些金融产品的创造立足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能促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
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
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如同用纸包装着水库一样。
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投资异军突起,这应该算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
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危机,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席卷全球,影响之深,世所罕见杨国华认为,目前全球化的程度已经越来加深了,而且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全球资金流动变得越来越紧密了。美国作为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其跨国企业的脉络渗透到不同的国家,所以在这次危机置身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
华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国,也是受次贷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华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华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华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华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华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势必变质,届时,华国的外汇储备将会蒙受10%―20%的损失。也即是说,如果华国不减持美元储备的话,在三年后,华国将遭受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华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