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古今天下(中). (第2/3页)
好。更何况,不管是立足中枢,又或者外放为官,在哪儿都是为百姓做事,又何必细究?”
当初草原蛮夷入侵,说根道本,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抢粮过冬,当时他们根本没想到楚朝的军队竟已是虚弱至此,只是想着劫掠边境,也没后来那改朝换代的心思,所以他们是趁着秋收之时出兵的。但因为楚朝早有准备,又根据萧漠的建议,北方数州积蓄的粮草全都向南转移,而来不及收割的、来不及转移的,则全都焚毁,坚壁清野,使得草原联军劫掠到的粮草不足,最终后劲乏力,这亦是他们侵略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然而,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楚朝虽然最终击退了草原联军,迫使他们投降称臣,但自身也留下了莫大隐患,北方数州被破坏殆尽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让人担心的,一是流民太多,二是粮食不足,而说根道本,却还是粮食不足。
在楚朝,北方之地虽然繁华稍逊南方,但人口却要多得多,经此战乱,北方百姓家园破败,处处废墟,手中无粮无财,只得流离失所,以期安命。
据萧漠所得到的情报,如今北地四处涌乱的流民,数目已是不下三十万之巨。
自古诸般大乱,皆因流民而起,对于这般情况,中枢自是重视无比,然而却也是有心无力。
无他,安抚流民需要放粮赈济,但楚朝如今根本没那么多余粮。
草原联军入侵时,秋末冬至,正是最缺粮的时候,然即将要收割的粮食,或是被焚毁,或是被劫掠,皆化为虚有,这对楚朝而言,这无疑是一大重创。其后征兵用兵调兵,又是一笔极大的粮草耗费;待与草原联军议和时,考虑到草原的灾乱,为了防止他们狗急跳墙,也是付出了一笔数量不小的粮草物资。
如此诸般消耗之下,待楚朝在结束了战事后准备安置流民时,却惊讶的发现,他们手中所能调动的粮草已经不多了,莫说是安置三十万流民,哪怕是只安置十万流民,怕也差得远。南方尚有余粮,但如若调往北方各州,怕光的消耗,就能把这些余粮吃掉大半。
所以,如今的楚朝,庙堂之虽然看似平静,但实际却已是暗流汹涌,各个衙门都在为这粮食的事情发愁着急。
对于这一点,萧漠心知肚明,也曾暗暗想过办法,这些日子终于有了点眉目,虽说作用不大,但也聊胜于无,有意派遣肖桓去北地各州协助赈灾,也是有此考虑。
而另一边,听到萧漠的安慰,张衍圣却满脸冷峻,摇头叹息说道:“子柔莫要欺我,我不信你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遇此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那些人太平官做惯了,又有什么经验?往日之经验,用于今日,怕是反而会弄巧成拙。子柔你遍读史,又哪里会不知道,像这般战后重建,往往只会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更有那贪官污吏下其手、顺手牵羊,如此种种,恐怕本来不会有民变,亦会ji起民变,我之所以自请外放于北地,就是想亲自支持北地的安抚赈济事宜,以防出事啊。”
说完,又是一杯酒,一饮而尽,心中无奈愁结尽显。
萧漠心中默数,不算张衍圣之前的自斟自饮,自两人落座之后,张衍圣已是连尽七杯了。
不过,张衍圣所讲的道理,萧漠也懂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