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二章.下朝之后(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二章.下朝之后(下). (第3/3页)

谓‘记录不心’,就是说我史氏族人,无论是记录庙堂之诸事,又或是修订史册,再或是记录帝王起居言行,皆不可有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存在,公正描述,不可失之于偏颇;所谓‘闭口不言’,就是说我史氏族人,职责只是记录历史事实,客观描述,不得妄加自己之论断,以免影响后人之观点。对于诸般朝中之事,亦不可开口干涉……”

    顿了顿后,史滕接着说道:“……所谓‘族人不党’,就是指但凡我史家族人,决不可与朝臣结党,更不能主动参与党争,这亦是为了记录史事之公正;而‘余子不官不商’,则是指我史氏一族,除了出任银青光禄大夫、敷文阁侍制以及陛下身边起居官的数位族人之外,其余族人,不得为官从商,以免被人趁机拉拢,使得家族失了偏颇;至于‘它财不取’,自是好理解,就是不取自家土地、俸禄之外的钱财,哪怕是外官例来的冰敬、碳敬,又或是陛下的赏赐,也是一样……”

    说到这里,史滕却是面露苦笑,接着说道:“其它还好说,但‘余子不官不商’这一条,却是害苦我们这些后人了,这些年来,我史家血脉繁衍,人口愈多,但每代只有三、五人可为官,开支愈多,但收入却不变,自是愈加的囊中羞涩了,到了今日,更是再也养不起马车与轿夫,每日徒步而行,却是让大人笑话了。”

    史氏一族之用心良苦、家教之严、用意之纯,竟至若斯怪不得历代帝王,对史家都信任有加。

    再看史滕的神色,虽说有些埋怨之意,但更多的却还是坦诚与淡然,让萧漠不由肃然起敬。

    再想那楚朝文武无数,包括萧漠自己,对于史氏一族,一向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而招到书笔的报复,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想到这里,萧漠叹息道:“我常闻楚朝众世家,唯有史家称得上是家风严谨,原本以为只是夸大,今日却是信了。”

    史滕谦逊道:“大人缪赞了。”

    萧漠摇了摇头,说道:“这绝非客套话,而是真心之言。却不知先生今日,找我来有何事?”

    史滕答道:“是这样的,上元城之战,堪称是我大楚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大事,然而细节却不甚清楚,身为史官,职责所在,却还请大人向下官详细描述一番,好使的下官备录;此外,大人虽然虚龄刚过二十,然已是天下闻名,人所共知,我史家欲在日后,为大人立传,加入《贤臣传》之中,却也需要对大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听到史家想要在日后为自己立传,萧漠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幸喜若狂,只是淡然点头答应,并将上元城一战的诸般重要细节,于史滕。至于自己之事,除开许多尚不能说的机密,其余也是坦诚相告。

    之所以这样坦诚,除了萧漠不想为后人留一个虚假的自己也,却也是出自对史氏一族的敬佩。

    关涉到日后史册的编订,史滕却是神色一变,再无之前的谦逊静逸,满脸严肃,认真对待,偶尔萧漠想要闻听他的见解,却是绝不答话,正是严守那“闭口不言”的祖训。

    不知不觉,天外已是夕阳渐落,想到家中尚有亲人等待,萧漠婉言提出归家之意,史滕却是才想到今日行事之莽撞,连番谢罪、声称打扰之后,却也不再纠缠。

    让萧漠赞叹的是,分手之时,虽然只是几碗茶钱,但史滕依然坚持各付各的。

    就这样,与史滕惜别之后,萧漠总算落得清静,经此一事,回到轿中,却也再无心思考虑其他。

    没过多久,轿子落下,萧漠从轿子中走出,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新居的豪阔与奢华,也不是周围围观民众的喧嚣,而是大门之外,在萧漠祖父祖母的带领下,一众亲人等待时,神色间的焦切与挂念。

    ……

    萧漠在外领兵征战数月,今日终于归家,亲人团聚,自有一番亲热关切不提,单说那上元城,在此同时,却是发生了一件会在日后影响天下大势的偶然事件,然而在此时,却是任谁也没会想到,这件偶然发生的“小事”,竟会是如此的影响深远。

    ~~~~~~~~~~~~~~~~~~~~~~~~~~~~~~~~~~~~~~~~~~~~~~~

    (注一:即使儒学独尊如明清,也依然有一些读书人不拜孔子,自称司马门人,以示对司马迁的尊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