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下朝之后(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下朝之后(上). (第3/3页)

最后,太子得到上下认可,而帝王或是自觉已衰老,或是已有退位之心,才会在宫中开‘太子别苑’,让太子居住于宫中,权力逐步交接,并将帝王心术言传身教,助其建立威信。

    此事,太子登基,已是板上钉钉。

    而这段时间,可称为“潜龙升空”。

    再过几年,帝王退位,太子登基,自是改朝换代不提。

    而这般流程,已是楚朝多年来皇位更替的规矩,可谓是人所共知的秘密。

    ……

    想到这里,萧漠已是听懂了邓尚全言语间的隐含涵义。

    “太子别苑”的建立,太子田原得以入宫居住,很可能意味着——楚灵帝已有了退位的心思

    萧漠深知楚灵帝心性为人,自是明白楚灵帝的想法。

    楚朝百余年来一直国泰民安,偏偏到了他这一代开始国力渐衰,面对草原联军,甚至险些国丧,自觉有愧于江山社稷,且这些日子政务繁杂,亦是让他筋疲力尽,在这般情况下,以楚灵帝清净无为的性子,想要退位当那清闲的太上皇,也是理所当然。

    而太子将自家王府宅院转让于萧漠,自己却居住“寒酸”别院,这番作为,无论其本心如何,目的究竟,其最终的结果,却是让他讨得楚灵帝与朝中上下的欢心,可以理所当然的提前入住皇宫内院,能够日夜守在楚灵帝身畔,进一步讨得楚灵帝欢心,并逐步接手权力,学习理政之道与帝王心术,省却了“太子辅政”的十年时间,成为了真正的实权太子,而非是辅政太子。

    而这样一来,改朝换代、太子登基的日子,自也会大大提前。

    想到这里,萧漠的眉头不由皱的更紧。

    萧漠很清楚,他少年得志,短短年余时间,已是位居当朝大学士,以不足二十岁之龄参知政事,可谓古今少有。他所凭借着的,一是自身才华,二是自身功勋,三是机缘使然,但最重要的,却还是楚灵帝对他的宠信。

    毫不夸张的说,若没有楚灵帝,萧漠之今日,能成为一个七品京官,已是得天之幸。

    所以,对于太子储君的确立,虽是大事,但萧漠原本并不在意,因为按照楚朝的规矩,太子储君身份虽贵,却还要经历十年左右的辅政时间,朝中大权依旧由楚灵帝掌控,有这段时间,萧漠自是可以慢慢谋划,稳固地位与根基。

    但是,楚灵帝竟是有了退位之心?

    萧漠只觉得,自己之前的诸多谋划,已是全部被打乱了。

    而接下来,萧漠却又想到了更多。

    怪不得楚灵帝竟会力排众议,让八贤王入朝参政,以牵制张谦,并有了贬斥王翰之心,同时还将自己和张衍圣这样的青年臣子大肆提拔。而面对这般境地,无论是张谦还是王翰,竟皆不敢当面反对。

    却是他们已经明白,这是楚灵帝在为新帝登基作准备,避免老臣势大,形成臣强主弱之局面。如若他们胆敢在此时此事上反对抗争,无疑就是向楚灵帝坦诚自己有不臣之心了。

    而这些日子,萧漠身处北地,一心处理战后事宜,庙堂之上又根基浅薄,京中消息,得到的只是大概,却没想到风平浪静之下,竟已是有变天之势。然而,王翰、八贤王对京中之事不可能不清楚,与自己有同盟之约,对这些重要变故,竟没有丝毫提及,似乎有意隐瞒,让萧漠直到今日才有所知晓,却又是为何?

    想到这里,萧漠只觉思绪纷杂,理不清楚,头大脑昏,不由摇头叹息。

    原本以为,朝中形势已是够乱,却没想到竟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加复杂。

    似乎想到了什么,萧漠又向邓尚全问道:“今日朝会册封,为何不见太子踪迹?”

    邓尚全答道:“在少爷您进京之前,太子殿下已是代天子巡视北地去了。”

    萧漠点了点头,刚准备再说些什么,就听到轿子后面,有人呼唤道:“前方可是萧子柔萧大学士的轿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