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尘埃落定. (第2/3页)
规矩,楚灵帝一定会坚决推辞,而尔等切莫就此罢休,以为楚灵帝当真不愿,一定要再次推举,态度要更加坚决,最好表达出如若楚灵帝不解受这般称号,尔等就无法向草原子民交代的迫切与诚意,如此连番三次,而楚灵帝也会连拒三次,直到第四次才会“不甘不愿”的接受“大可汗”的称号。
对于楚朝这般莫名其妙的规矩,一众草原贵族们虽然心中不解,甚至多有暗讽,但到了最后还都是接受了。
还有纳贡,根据双方约定,则由三年一次变为两年一次,数量由百匹牛羊、百柄刀剑、千两金银变成千匹牛羊、千柄刀剑、万两金银。
只是,由于草原连年灾荒的缘故,各族一时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朝贡,最后还是双方私下商定,第一年的朝贡却是楚朝借给草原各族,在谈判之时,王翰还隐约暗示,你们虽然朝贡不少,但事后楚灵帝的赏赐,绝对会更多云云,却是让原本有些不甘愿的草原各族颜笑怀开。
最后则是请罪,内中规定,除了以侵楚之事向楚灵帝请罪之外,还规定草原各族都要向楚朝送出“质子”
对于这一条,楚朝负责谈判的官员们原本只是用来漫天要价的,却没想到草原各族对于这一条答应的竟是最为干脆,想也未想,却是对于各族大汗而言,皆是妻妾成堆,儿孙成群,随便找一个最不待见的送到楚朝当质子即可,丝毫不用费心。
最后,则是以刀垂要的条。却是草原各族对楚朝的赔偿。关于赔偿之事,原本王翰以及负责谈判的官员是想也未想过的,只是因为萧漠的坚持,才加入谈判之中。因为萧漠觉得,对于此次侵楚,必须要让草原各族长个记性。
然而,在草原各族一而再的哭穷之下,双方最后约定,草原各族日后要赔偿楚朝白银两百万两,只是因为草原贫瘾,又多有灾荒,所以这般赔偿,并没有限定期限。
也就是说,只要草原各族愿意,这两百万两白左良,就此可以一直拖下去,直到双方皆是忘记。
对于这般结果,弃漠并不满意,只是因为八王爷的所作所为,最终却是不了了之。
终于,经过了近十日的谈判。在双方皆有顾忌又各取所需相互配合之下,这场谈判终于“圆满结束。”
只是,在萧漠看来,相比较于草原各族从楚朝得到的种种,楚朝从草原各族得到的,却仅是虚名。以及笑话,内中的种种条款,与闹剧。
然而,相比较于实际利益,所有楚朝官员,包括王翰在内,皆是更在意这些虚名,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些虚名,才能讨得楚灵帝的欢心。才能让他们获得“能吏”之称,才能让他们以“定外贤臣”之名流传青史,至于实际利益,楚灵帝不在乎,朝廷不在乎,后人不在乎,他们又为何要在乎?
对此,萧漠却也无可奈何,谈判之事毕竟以王翰为主,要依靠来自京城的一众官员,再加上不想再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