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三章 清修(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三章 清修(三) (第2/3页)

躏的狠,谁奉献的财物多,谁下辈子就能得了好报要是敢反抗,那不仅这辈子会被鞭打、断手、断足、砍头凌迟的,死了都得下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而且还是永世不得翻身,根本别指望下辈子。

    瞧人家这教义编的,只要是统治阶级他都喜欢不是。所以各个国王都把释迦摩尼捧到了天上,让释迦摩尼大力宣扬教义,广泛传教,这才使得佛教取代了婆罗门教,成为天竺的国教。而释迦摩尼自己呢,也扶摇直上,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简称要啥有啥而就因为这层因果,释迦摩尼所属的释迦部族,也成为了天竺的天潢贵胄,全都是宣扬佛教的死忠。

    神奇骗子释迦摩尼死后,天竺佛教的教义不断在那些所谓佛徒们的完善进化下,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体系,成为了统治阶级奴化人民的有利工具。而天竺的历史体系完全被佛教体系渗透,整个史料类的东西都变成了神话故事。若天竺的诸位国王真的那么神通广大,那么法力无边的话,早都统治地球,君临宇宙了。又怎么会先被大食打的几乎亡国灭种,后被区区英国统治近百年呢?由此可见,其国其史,就没一句真话啊

    佛教被引入中原是汉朝时候的事儿,先是从西域胡商哪儿传,一路传到了中原腹地。但是直到唐朝初年,佛教的地位也还不高,虽然有些号称高僧的人物,但总体来说还没有超越儒道两家的本事。一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一家独大,佛教没机会大力发展。二来当时传入中原的佛教文化并没有系统化的分类。**之类的东西注解偏疏不全,大家认知度不高。三来战乱不断,活下去都成问题,谁还有心情伺候佛爷?

    若说真正让佛教扎根入主的罪魁祸首,当属玄奘唐初百废待兴,人心思定。这货就号称去西天取经,结果在天竺留学经年后,系统化的学习了佛教思想理念,深明佛教教义后,背着大量经书回唐。

    结果跟李大帝几番长谈之后,勾起了李大帝的兴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系统化的佛教理念在中原大地成型了,而佛教在有唐一朝,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期。

    佛教跟道教之间,从汉朝起就针锋相对,水火不容,这恩怨一牵扯就牵扯远了。

    如今李淳风身为大唐太史令,本土道教的巨头之一,这是何等的精明,立马就嗅出了危机。所以才会有与玄奘激辩事儿发生。

    可本土道教,呃……如今还不能称之为教,只能称之为道家。从整体上来讲就有点儿让人恨铁不成钢了。

    先不说别的,就说说道家的核心思想――“出世”简单点儿说就是逃里尘世。“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人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说那个统治阶级会喜欢这样的思想?为什么要成为皇帝?还不是就为了万人之上的权利,和享受这种权利带来的快感?可到了道家手里,没了全没了大家都老死不相往来了,你统治谁去?相对于佛教的教义,哪个更能让统治阶层喜欢,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