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包大揽 (第2/3页)
关系到“青史留名”更重要的事。仲孙苗苗想那就趁着今天这股劲,充分发挥自己在文字上的特长协助徐清风创造历史吧。就算完不成王一峰交待的所有任务,也不枉来此一遭。
经过刘庆华的提点。贾永贵有了些新的想法。虽说现在是邦联,各级政府实行民选民治,有的州区包括《刑法》在内的普通法律都可以自己制定,但在离洪都较近的洪、岳诸州,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还是挺强的,此外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州一级,邦联的“邦”指的就是州区,各市县没有立法权,而像云城这样的地方,州里在人事、财政等方面的话语权仍然很大,和前朝没多大差别,否则黄毅也不可能把他贾某人扶上云城市长的位置。不说以琚伟俊为代表的军方那边,光凭徐清风与黄毅的关系,也能为他贾某人的仕途发展提供助力。抱着这样的想法,晚宴上贾永贵对徐清风的态度便截然不同。
怀着这样那样的心思,和徐清风交流的时候贾永贵自然要投其所好,研究所及清风医院明显是军方主导的,贾永贵便把话题放在综合服务中心上,说徐清风这个计划实在是神来之笔,估计用不了多久,白云村就能变成一个大型集镇,成为周边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农产品交易中心,真正是造福一方功德无量。连徐清风这样的方外之人都在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尽心竭力,他们政府方面当然不能不作为坐享其成,贾永贵说他将促成市政府增加对云山地区旅游业的投入,把原本“藏在深闺无人识”的云山景区打造成国家级旅游胜地。
贾永贵的出发点是好的,心也挺诚,徐清风却不怎么给面子,毫不客气地说旅游业的开发应该适可而止,云山景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差不多了,进一步开发反而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得不偿失。他始终认为,靠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是变卖祖产,靠自然遗产发展旅游业则是吃子孙饭,非君子之道,所以还是那句话,“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云城市政府最应该做的是促成市议会立法保护云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不是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对一城一地而言,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捷径,属于绿色产业、阳光产业,性价比很高,但全国一盘棋的话,没有足够的第一、第二产业基础,第三产业便是空中楼阁,作为执政者,贾永贵应该把目光放远点站在一定高度来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问题。
当然,如果市政府真心为云山地区的老百姓办实事,那就把原有的两条土路修修吧,西北路是经隔山县通吴州的,西南路直至岳州,这两条路历史上一直存在,还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通道,前朝拓宽过一次,只是没有提升道路等级,现在年久失修,许多地段被山洪冲得不成样子,现在连拖拉机都过不了,基本上处于报废状态,政府方面只要稍作整修,再铺上一层柏油或者水泥就可以。都说经济要发展,交通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