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架 (第2/3页)
语……画家和摄影家们往往要在这尊巨石周围花上几个小时来进行创造。
神农架旅游滑雪场
神农架旅游滑雪场在海拔2000米高的神农架酒壶坪,是我国南方旅游滑雪场,配有初级和中级旅游滑雪下坡雪道,坡度5至15度,设有拖迁式索道,由山顶呈“s”形穿林沐风飞驰而下,有惊无险,乐趣横生,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风景垭
又名“巴东垭”,在神农架主峰西侧,距松柏镇117公里、木鱼镇30公里。最高处海拔2950米,有“神农第一顶”之誉。
该处的景观特色就是峰奇谷秀,站在垭口极目四眺,只见山峦起伏,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丽。
六道峡
在关门河上,“六峡”主要指龙潭峡、长潭峡、头道峡、阴沉峡、猪槽峡和小龙峡。关门河发源于大神农架,经神农顶、风景垭、金猴岭、老君山,由西向东分流,是横贯神农架的主要河流。《神农架地名志》中记载该河“河床处深谷之中,因水流受高山阻挡,弯环曲折,如同关在门里,得名关门河。”
六道峡里可以漂流的河道长度达到18.65公里,有大小浅滩50余个,两岸陡峭的山崖、葱茏的植被以及富有神农架特色的乡土人情,为六道峡漂流增添了不少趣味,当地有句俗话说“大三峡不如小三峡,小三峡不如神农架”,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金猴岭
金猴岭海拔3019米,面积为5平方公里。南连红岩洞,北临小龙潭,东接草坪湾,西濒长岩屋,距松香坪107公里,距九酒线约1公里。
金猴岭内生长着巴山松、华山松以及猕猴动物。山势平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瀑布飞泻,是神农架原始森林保护较好的地方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金丝猴就在这里栖歇,常年吸引不少专家前来考察,使此山成为不可多得的金丝猴、白熊保护区。人们在观赏风景的同时,也有幸目睹金丝猴的真面目。
神农顶
神农顶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3105.4米,是名副其实的“华中第一峰”。神农顶终年雾霭茫茫,岩石裸露,长有苔藓和蕨类植物,山腰上则分布着箭竹林带、冷杉林带和高山杜鹃林带,关于这些植物,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
据说古时山脚下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英俊勇敢,女的秀丽能干,他们彼此相爱。山霸马皇垂涎姑娘的美貌,欲抢回来做“压寨夫人”。两人闻讯后逃跑,马皇带人追至山顶,用毒箭射杀了他们。这时神农氏恰好经过,他撒下一把箭竹的种子,将山霸困在竹林里变成蚂蝗;又抚摸青年男女的尸体,于是男的变成挺拔的冷杉,女的变成娇艳的杜鹃,从此他们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小龙潭野考站
这里是神农架野人考察队的大本营;同时还是金丝猴的主要观察点和野生动物救护站。
站内设野考工作展览室,陈列着野人分布图、目击者拍摄的野人照片、采集到的野人毛发、粪便、脚印等;还有中科院对以上标本的分析和鉴定。野考站还辟有“神农架风物”摄影展,共计有500多幅作品,其中有一组金丝猴的摄影作品非常生动,较完整地反映了金丝猴的生活习性。
老君山
老君山在神农架主峰东北。因传说古时太上老君常在此炼丹而得名。每当冬季,山顶皆为冰雪覆盖,山腰又常云雾缭绕,恰如银须白发的老君仙翁端坐云中。老君山海拔2936米,由顶至底,十条突兀山梁若苍龙下扑,梁间九条曲折溪流如银带飘垂。梁间左右,古树密布,药草遍陈,野果满缀,异兽时现。
登临峰顶,东看汝野千里,碧连天际;西望群峰争拔,直达巴蜀;南眺滚滚长江,银蛇飞舞;北览林海茫茫,绿树接天。故有“千尺危崖俯碧海,百丈高松撑云涛”之称。其雄伟、险峻、奇丽、神秘可见一斑。
了望塔
了望塔位于2997.9米的望农亭上,高40米,属于防林护火、监测森林病虫害的配套设施,1985年10月1日建成。板壁岩海拔2160米,生长箭竹,并有高山杜鹃夹杂。多次发现“野人”毛发、粪便、脚印、足窝。脚印长24.5厘米,步履2.68米。
燕子洞
在燕子垭口东北1000米处的半壁上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燕子洞,由公路上坡走50米即到洞口。
该洞高14米,宽16米,主洞长约3700米,里面栖息着大量短嘴金丝燕。这种燕子身长12厘米左右,虽然数量巨大,但它们飞进飞出时互相却从不相撞,它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神农架,当地优厚的自然环境使它们失去了原先南飞北迁的候鸟特征。洞内冬暖夏凉,水流潺潺,洞壁光洁无比,干燥的石壁上挂满燕窝。
从燕子垭西北面的石阶桥亭上回首观望洞口,可以看到燕群飞舞,如果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燕群迎着阳光高翔低回,景象十分壮观。
燕子垭
海拔2200米,与天门垭南北相望,下临紫竹河谷。垭口西侧的半壁上有会仙桥、观景台、燕舞亭等建筑,会仙桥相传为炎帝神农氏与太上老君会面的地方,据说神农氏就是在这里劝太上老君将炼丹炉改为冶金炉,桥头还有一些姿态婀娜的松柏,桥下还有一片原始森林,景色十分优美。
沿小径登临燕舞亭,凭石栏可饱览云海佛光的壮丽景观。
天门垭
由燕子垭南行约2公里,即达海拔2328米的天门垭。两侧山峰拔地而起相对高度80米,中间显出一道通向南北的山口,宽约100米,松兴公路靠东侧穿过其间,山口西侧,岩石危耸,松杉青翠。
站立垭口,仰望东南,刘享褰翘首挺立;鸟瞰西北,平缓的塔坪村,流淌的紫竹河,明显的谷中谷,隐约的山宝洞尽收眼底。天门垭奇峰异态,时有云雾缭绕,10月积雪,次年5月消融。四时更新的活景更有:撒云收雨、碧霞吐珠、端阳晨霜、中秋瑞雪、佛光现世等更是难逢的奇景。
古犀牛洞
这个洞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199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和文物管理部门曾对该洞进行过考古发掘,共出土各种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实物1000多件,在出土的动物化石和骨胳残骸中,初步认定的有犀牛、大熊猫、野牛、斑鹿、水鹿、剑齿象、豹等。
洞中发现的8具以上的犀牛骨、6具以上的剑齿象骨;出土的旧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和雕刻器等。旧石器大多以黑色燧石为原料,也有少量以英砂岩为原料的,多为击打加工而成,该洞的发现对鄂西北古人类活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神农祭坛
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高21米,宽35米,相加为56米,以示中华56个民族紧密团结,欣欣向荣。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驱,双目微闭,洞察秋毫,似在思索宇宙。祭祀区内,踩在脚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在代表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