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五章 ****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五章 ****1 (第2/3页)

有心去挤兑德国马克,他何必堂而皇之的把数目写在账上?我国本就和德国有大量贸易往来,这一亿马克虽多,但也并能说明它就有问题。”

    “那时因为国家银行管制着我国所有外汇,贸易商行都要到国家银行结汇。”马寅初毫不客气的接口,“我们和德国的贸易有哪几笔是超过一亿马克的?即便是一笔贸易,那么贸易合同呢、海关文呢、装箱单件呢?侨商银行在德国到底买了什么,能值一亿马克、合五千万华元、二千五百万美元?”

    “好了!”宋教仁见两人毫不相让,怕吵下去不可收拾,只得出声制止。他问道:“假使这挤兑德国马克的事情确实是沪上干的,那又如何?”

    “既然有钱去国外炒外汇,那为何不承接政府发行的建设公债?”马寅初也是想了好几遍才想到若干好处的,要国家银行带头承接建设公债就是其中之一。

    “承接公债?”宋教仁眼眸忽然火热起来,大基建计划工部早就拟定好了,只是稽疑院不增税、银行也不贷款,他虽是堂堂总理,可一文钱难倒英雄。

    见宋教仁感兴趣,马寅初笑道,“正是。工部虽然制定了多项计划救市,可稽疑院不增税如何开工。但如果银行能承接十亿二十亿的建设公债,那不少工程就能启动,失业的百姓便能有一份生计了。”他说罢又摇头道,“总理,当下的社会,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政府就应该劫富济贫,确保穷人也能读的起、看的起病、过得起日子。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有工人福利法案,而我们”

    马寅初义正言辞的越说声音越高昂,一边的陈****最终忍不住感叹道:“张行健是绝不会答应的。我们凭什么让他接受公债?再说稽疑院也不会同意工人福利法案,这明显是把工人和工厂主对立。有碍于国家稳定。”

    “国家银行有钱炒外汇,却对本国失业民众视而不见?”马寅初很是愤恨的道,“欧洲工人已施行八小时工作制,还有劳动节、有失业福利金,可我国工人有什么?说什么终生雇佣,现在却要间歇轮岗,这不是失业是什么?总理,中华不是极个别富人和贵族的中华。中华是五万万国人的中华,国家考虑的应该是劳苦大众,而不是少数勋贵”

    马寅初言语中社会主义的倾向极为明显,并将劫富济贫视为政府之根本,这就有违第二次修宪后的宪法精神:即政府是纳税人出钱组织的政府,它确实应当保护每个国人的权益,但却绝不能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损害小部分人的合法权益,这便是土改法案和财产公有案所得出的教训。政府要做的只是确保竞争公平,同时严禁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最终劫贫济富。

    作为上一届稽疑院代表。熟知宪法精神的陈****本想纠正马寅初的言辞,但见宋教仁越听越点头,再想到自己本就是捧上来做样子的。便歇了一切心事,只想着本届内阁何时倒阁。

    文华殿商议的结果下午就传到了沪上,见到京城发来要国家银行承接建设公债的正式公文,张坤顿时一脸冷笑。什么东西?!凭他们也配让自己强收公债。

    “老哥,这是什么东西?”与张坤正商议怎么做假账的侨商银行总办李光前见他脸色忽然一变,再见文件是红头的,不由问道。

    “擦屁股的东西!”张坤冷笑转为不屑,他划起火柴点烟的同时心中热流激荡,不由把这要钱的文件给点着了。但文件刚刚烧起来,他又马上将其吹灭银行的任何公文都要备案的。真烧了那就会缺了这么一份正式文件。

    “京城那些草包自以为拿到了我们的把柄,要我们承接十二亿建设公债。”张坤把文件不屑的抖了抖。而后递给李光前,又笑问道:“光前,你那边可有钱承接公债?”

    接过红头公文草草扫了一遍,李光前摇头道,“十二亿,好大的数目!那些官真是不把钱当钱。”他感叹完将文件还给张坤,再答道:“侨商银行里的存款是不少,可储户不同意,我们这些管家怎能背着他们用他们的钱买进公债?”

    李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