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辛卷 第十章 和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辛卷 第十章 和平 (第2/3页)

农民一切生活的组织。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因为不参加农会,他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本来是对华干涉讨论,不想卫理却将其引向了基督教。尚若是其他的国家未必会在意这件事情,但美国的上层人士、威尔逊总统一直关注着中国的传教事业,他闻言道:“卫理先生,我们派往中国的顾问不是建议中国人要去除……”

    见威尔逊还是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卫理不得不打断他,“总统先生,牧师们不断建议中国废除汉字、取用字母[ 注3:],可中国人依然使用汉字。我们之前对杨竟成的判断是错误的,他不认为我们是文明的、中国是野蛮的,反而相反却认为我们是野蛮的、中国是文明的。这很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像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在美国和欧洲生活了近二十年。”

    杨锐说自己曾在纽约生活过十三年,加上他和罗斯福家族的友谊,妻子又出生于檀香山,这使得他备受美国民众和政客的欢迎。在1914年中日停战之前,他几乎是所有美国人心中的异国英雄,可这条狡猾的远东之狼欺骗了天真善良的美国人民,他居然和日本人暧昧的和解了!华尔街希望得到的满洲及朝鲜利益,不但一点儿也没有得到,既得的辽东还陷于中日势力的包围和绞杀中,这真是个骗子。

    利益上虽然受到了损失,可更为严重的是基督事业在中国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这本是本届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在共和党以及外交界则不断的在批评本届政府的对华策略,认为威尔逊不断在将中国推向日本,使美国失去另一个印度,中国海军在日本订造军舰就是威尔逊对华政策失败的最好例证。现实的困境、政敌的指责,要不是曾私下向华尔街保证过对欧策略。现在坐在白宫的也许应该是休斯。

    “那么,”威尔逊看着远东司司长卫理,很是认真的询问道,“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我们现在并没有更为具体的办法。但继续和中国人敌对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主的事业将毁于一旦。总统先生,恕我直言,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利益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而改变思想最主要的方式则是传教。我们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特别是在拳乱之后,那时候大批大批的农民投入主的怀抱,可现在他们正大批大批的离去,我们需要找出一种办法解决这件事情。”卫理不但在中国传教,还在中国做了长时间领事,面对来自中国教会遭遇瘟疫一般的报告,他无比苦恼,主的事业若真的在中国毁于一旦。那他死后将下地狱。

    一屋子坐的都是教徒,卫理的苦恼就是其他人的苦恼,国务卿兰辛说道:“爱德华,你刚才说基督徒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你能详细的说一下这个问题吗?”

    “是的,我很乐意。”卫理道,“在拳乱之前很长一顿时间,中国农民被儒教的士绅们所控制,可在日清战争后,士绅们的威望开始下降。主的事业开始扩大。而儒教徒并不甘于这样的结果,所以拳乱发生了。

    先生们,每一次教案背后都有儒教徒的影子,也就是那些所谓的读书人。是他们在挑唆农民屠杀教民和神职人员,但这一情况在拳乱之后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儒教徒屈服了,而且几年之后对儒教徒最重要的科举制度被清朝的皇太后废除了,中国人开始大规模留学,主的事业开始繁荣。

    可是。杨竟成虽然不喜欢儒教,可他却没有根除儒教,他还重新开始了科举,这虽然和以前的考试有一些差异,但毕竟儒教徒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官吏……”

    “可他们并不懂得科学……”同样是虔诚教徒的司法部长格雷戈里插言道,他也极为关心主的事业在大洋彼岸的进展,他认为随着中国人开始追求民主和科学,被彻底基督化终究是早晚的事情,可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

    “部长先生,中国政府不但对官员进行分类,还会对考试合格的官员进行培训。只要不是技术官员,他们并不要知道太多科学知识。”卫理看了格雷戈里一眼,不太满意他的打断,“……通过农会和土改,杨竟成清除了士绅在农村最后的权利,他完全控制了全国三亿多农民。如果这只是经济上和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