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别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三章 别了 (第2/3页)

我们都是为国革命,家人生计会里应当负责。”

    这陈广寿也是个狠人,听了杨锐的话也没有再说什么,默然的出去了。杨锐却是感觉到他的决然,革命时代的人比后世纯洁多了,从不为己、一心为国,真是让人敬佩不已。杨锐想想自己,只感觉惭愧非常。

    为了让大家走的放心,杨锐提出安家费这个东西,虽然除去船票等可用资金只有九千多块,但还是准备拿出两千多块做安家费。当然这个安家费是要申请的,虽然这年代的能读书的学生其实家里一般都是殷实的,根本不差钱,但还是有少部分家境不好的学生需要这笔钱的。申请的一律发放五十块,没有申请的则发放五十块的白条,等rì后资金宽裕发给大家。当然很多学生不把这当回事,但杨锐还是让管账的学生记好。

    等学生们走后,杨锐没心思算账了。学生对家人的眷恋,使他不由得想到程莐,自己给她的信一直没写成,每次提笔心里都乱的很,不知道该怎么起头,怎么解释自己的如此离去,不知道没去见她父亲又该怎么样处理和她的感情,是让她等还是和她诀别。不管自己说什么,离开都是一定的,失约也是一定的。自己还真是优柔寡断啊,昨天晚上写公事写到早上,滔滔不绝,可轮到私事就惆怅了。

    晚上的时候,钟观光和王季同都过来旅社和杨锐碰头,杨锐这一去可就要大半年的。本来他可以不去的,但是军校新开,和雷奥那帮人也要会面深谈,这干的毕竟是杀头的活计,而且不是一次xìng买卖,不到现场很多事情也就无法协调,加上学生一下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没有个老师带着思想一定不稳定。杨锐把昨天晚上写的备注拿了出来交给他们,文字分为两份,一份是商业类的,主要与工厂的各类事物有关,特别是他的名字在《革命军》里面出现,虽然只是“竟成我兄”这几个字,但还是很容易暴露的,他在陆行工厂的股份要马上转移到开设的外资公司去,撇清自己和商业这条线的关联;另外一份是革命类的,主要是宣传教育情报后勤等工作的事项。

    三个人迅速的把里面的东西过了一遍,有问题的地方马上讨论解决,很快这些都讨论完了。之后,王季同说道:“竟成,上次潭州的那件事情有眉目了。”说完把一张纸递了过来。

    杨锐接过,上面写的是潭州第一首富朱昌琳的资料。朱昌琳,字雨田,自号养颐老人。此人发家是因为囤粮,某年丰收谷价低贱,他掏尽家底大举购进,第二年的时候因为潭州久旱,洞庭水灾,一时谷价暴涨十多倍,就这么一年功夫,朱昌琳就成了富翁了,之后朱昌琳和清廷关系密切,和湖南同乡左宗棠、谭钟麟等甚是亲密,又涉入淮盐、茶叶这两个行当,财富更是剧增,成为潭州首富。发财之后的朱昌琳很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修路捐款赈灾等等都做了不少,前几年还捐款十三万两要凿通湘江和浏阳河之间的新河。

    杨锐猜测这个朱昌琳应该是后世总理传中说的曾祖父,按照书上说的,前明宗室的名字都是有讲究的,朱元璋把子孙的事情安排的妥妥的,做什么都规定的死,这个朱昌琳应该不是族名,这么一个潭州首富找是很好找,但是要说服人家革命那是千难万难的,毕竟人家是首富什么都有,还要跟你去干什么革命啊。杨锐问道:“还有其他的资料吗,比如他们家族的?你们准备怎么做啊?看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