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他是更大牌的太子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七章 他是更大牌的太子党? (第2/3页)

不像我军的部队。他们认为,李云龙这种匪气的形象损害了我党我军的光辉形象。认为如果都像李云龙那样打仗,根本打败不了日本鬼子。

    我认为这些质疑反而说明我们国家多年来的宣传不到位,给读者或观众造成了一种所谓的八路军、**的固定形象,让他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式,如果一个人物形象出现,跟这种定式有冲突、碰撞,他们就觉得很不舒服,这种观念未免太陈腐了。

    我觉得正因为有李云龙这样的人物,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很多小说中被专家质疑的场景描写,其实在现实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缴获战利品写封条,当年开国少将、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钟伟同志就是这样干的,甚至一支部队把另一支部队从桥上赶下去的事情也是经常生。钟伟作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第一任军长期间,更是曾经用枪顶着副司令员陈伯钧的脑袋,表示坚持不撤退。

    当年开国中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郑维山同志就是爱喝酒骂人,敢临阵抗命。打北平的时候,战术是**同志在西柏坡部署的,郑维山同志临敌变阵,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凭军事感觉行动,事实证明,郑维山同志是正确的。

    很多专家教授看了《亮剑》觉得有损我军的形象,可是这些专家教授真的知道我军历史上的形象是什么吗?在战争年代,我军的用人法则跟现在是不一样的,谁能带兵打仗谁就能当指挥官,这是非常惨烈的战争规定的用人法则。

    我们几十年的宣传离真实有距离,我们接受的教育离真实有距离,如果有人多角度去研究这段历史的话,他应该能接受这部小说。至少小说里体现出的事情在武装斗争的年代是有的,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尽管不是全部,但是正确地还原了一种现象。

    这些情节非常真实,甚至可以说《亮剑》非常真实的还原了历史。我们当年的将领哪一个不是没有个性的,**就是靠这些极其有个性的将军打下来的天下。实际上《亮剑》中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和矛盾冲突都力求贴近当时的历史真实,使人看了觉得有历史的影子。很多军队高级将领看了之后都叫好。

    如果真的都把这些抗战将领都弄成一个模子一样的东西,那不是骗人吗?

    《亮剑》的作者橘子把我们军战争年代很有个性的人物故事给文学化、集大成了,是了不起的。我认为不但不会影响我军形象,反而会让我们去反思我们今天该使用什么样的人才。

    有的专家教授甚至搬出了**同志的建军原则来批判《亮剑》,在此我想引用**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希望这些专家教授们好好看看。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

    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