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赚钱之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赚钱之道 (第2/3页)

霍顿而成为中国男足的主教练的故事。

    虽然国足这帮孙子还没到后来被大家现他们原来是满裆屎的地步,现在甚至可以说混的是风生水起。

    全国民众也还被蒙在鼓里,对足球热情的很,为了市场写这个文的话,沈红星觉得问题不大。

    第二个创意则是叫《冠军传奇》,讲的是一个叫做楚中天,外号是林蛋大的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莱切斯特踢业余足球赛,然后一边踢球一边勾女,后来成为英联赛历史进球第一,同时还跟过6ooo个女人生过关系、外号“播种机”的双料传奇球员。

    考虑了一番之后的沈红星最终还是决定码《亮剑》,毕竟不管怎么说,《亮剑》还是经过市场考验,并且最终还拍成了电视剧。

    事实证明这是条非常稳妥可行的路,对于沈红星这样的“新人作者”来说,稳妥的打响第一炮才是重要的。当成功打响了名气之后,他可以再来慢慢的写自己那些有趣的创意。

    而现在的《亮剑》,沈红星可以按照电视剧的剧情为底子,再用脚后跟随便想出来上百亿个网络小说情节,保证能让97年这帮未经过网络小说轰炸的观众们爽到爆。

    话说《亮剑》电视剧和《亮剑》小说还是有不少不同之处,相对来说电视剧版本更加合理,所以再加上沈红星的“修改”,新《亮剑》大卖简直是妥妥的。

    这么打定主意以后,沈红星回过神来,走进大卧室开始到处找纸笔。

    幸运的是,五斗橱的最高一层里有一叠普通信纸和一叠原稿纸,也就是那种布满了方块格子,专门用来码字的信纸。

    沈红星看了看原稿纸,大抵有1oo页左右,每页25x2o共5oo字。感觉差不多够几天用的了。普通信纸用来打草稿,而原稿纸用来当最终稿。

    纸准备好了,开始找笔。沈红星扭头看了看,在角落里现个深黄色看起来有些像是牛皮质地的单肩书包。

    一看这书包沈红星就乐了,印象里这是95年左右,老妈苏霞搭厂子里的车去邻省的胶州省临沂那著名的小商品批市场时买的。

    虽然看起来像是牛皮,但据老妈说其实是鸡皮……鸡皮书包,沈红星笑着摇了摇头,前世到了2o1o年谁会用鸡皮书包?而且这书包的样式也就是九十年代流行了下,到了21世纪,谁还会用这种老气的书包。

    吐槽归吐槽,笔还是要找的。沈红星打开鸡皮书包,翻出来一个塑料质地两层的铅笔盒。沈红星真的有点佩服小时候的自己了,怎么接受这些东西的,后来大家都用笔袋,过1o岁的学生还有人用铅笔盒的么?

    打开铅笔盒,沈红星捡了两支圆珠笔出来。话说现有的几种笔里,沈红星还是比较喜欢用圆珠笔的。钢笔的话会有漏水的风险,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颠,墨水就漏出来了,等你要用笔的时候,一打开结果现还要临时找纸来擦钢笔。

    而中性笔呢,用着是不错,但是不禁用,根据沈红星高中时的经验,每天一张练习卷,加上各种作业的话,一直新圆珠笔可以用1个月以上,而一支中性笔只能用一周。

    两支圆珠笔拿好,把铅笔盒放回书包里,沈红星拿着信纸和笔就走到客厅里,坐在饭桌前开始准备写大纲。

    本来说起来,准备写小说的话,还应该写一份角色表,上面写上角色的姓名、年龄、性别、特点以及何时登场等等,甚至还可以写上一些未来可供挥的不为人所知的“黑历史”。

    但是《亮剑》的登场角色沈红星熟悉到不行不行,而且几乎没有人有什么黑历史,大家的历史都明明白白。

    人物性格也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所以沈红星干脆偷懒就不写登场角色表,直接开始写大纲。

    大纲这东西非常好,一般来说可以帮助写手或者作者在长时间的码字或者是写作过程中保持情节的一贯性。不至于初期写的精彩无比,而后来就乱灌水赚稿费,弄到本来2o万字的内容硬写了1ooo多章之类。

    沈红星准备用5ooo字将大纲写好。大纲之后就是所谓的“分镜头剧本”,这个“分镜头剧本”本身是动画和影视作品的术语。

    意思是将本身剧本的内容分割成每个镜头的剧本,写出来每个镜头要拍什么东西,就漫画来说分镜头剧本还要做草图,这样作者一看分镜头剧本就不用再构思,直接按照分镜头剧本来画就ok了。

    沈红星的“分镜头剧本”其实就是分章节剧本,就是把大纲里的内容按照大概的详略叙述内容来分成每章节写些什么。

    要把分章节剧本写的适合自己,其实还是满需要磨练的。因为很少有人能一上来就知道自己的水平。比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