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章 世界篮坛格局的改变 (第3/3页)
有任何“梦幻”可言,所谓的“梦”,已从“梦幻”变成了“梦想”,一个没能实现的金牌之梦。美国男篮从“梦幻之队”到“梦想之队”,最后成了“梦碎之队”、“噩梦之队”。
落后追不回来,领先也赢得挺费劲,正是这支美国男篮的实力写照。如果说小组赛输球或者赢得难看是因为他们准备不足或者出局无忧下的过分大意,那么进入淘汰赛后的表现彻底暴露了这支梦六队的真正面目:个人实力依然出色,一对一攻防依能占据上风,但集体攻防不力,缺乏大赛经验,压力之下缺乏大将风范。
缺乏整体攻防素养成了梦六兵败的最大根源,别说立陶宛、阿根廷、波多黎各,美国人的整体进攻甚至不如被他们淘汰的西班牙人。只要对手祭出严密的联防,美国人便失去了方寸。虽然出色的身体条件和个人技术使他们仍占了不少便宜,在整体进攻打不出的局面下仍可靠个人防守上演断球反击,靠个人英雄主义狂扔三分球,但一旦外线命中率下降,他们便没有了胜机。
相比以往的梦之队,nba球星令人叫绝的精彩配合失踪了,甚至比nba比赛时还少;nba球星们不再从容不迫了,在对方接连命中时他们也会不知所措地仓促出手,也会接连几分钟一分不得,让对手打出得分**;nba球星们视得分如拾草芥的风范不见了,取胜的时候都很难赢上10分(打非洲弱旅安哥拉除外),他们甚至为了求稳在快攻时也刻意减少扣篮以避免出错。比赛中每次得分对美国人来说似乎都意义重大,都会令场边的队友欢呼雀跃半天,其紧张程度不亚于nba总决赛。
年轻缺乏经验是梦六队的又一败因,由于安全等个人原因,加内特、卡特、基德等球星先后退出了国家队,冠军教练老布朗被迫启用一批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征战奥运会。当然,在故步自封的美国人眼里,即使只靠这些小毛孩他们也没有理由拿不回金牌,大部分球迷也认为随便从nba球队中派出一个阵容,都能轻松击败任何对手。年轻的安东尼赛前多次表示目标直指冠军,奥运金牌一定是美国人的囊中之物。但现实是残酷的,从兵败世锦赛到兵败奥运,事实证明“nba”这个金字招牌已不再是在世界大赛上夺冠的保证。
想想92年nba球星首次登上巴塞罗那奥运赛场的时候,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尤因、巴克利、伯德、德雷克斯勒、马龙、皮蓬、大卫-罗宾逊、斯托克顿,这才是梦幻得让人眩晕的豪华阵容。96年在亚特兰大罗宾逊、皮蓬、雷吉-米勒、巴克利、“大鲨鱼”奥尼尔、马龙、希尔、佩顿、奥拉朱旺、斯托克顿等人同样梦幻。难怪当时连他们的对手都争着拿相机在场边为自己的偶像拍照留念。即使2000年在悉尼梦之队的含金量开始下降,也仍有卡特、加内特、休斯顿、基德、莫宁、佩顿、雷-阿伦等球星,但年龄结构、阵容搭配也尚算合理。
反观这次的雅典奥运会,美国男篮12人阵容中有7人是80年代出生的毛头小子,其中奥卡福是新鲜出炉的新秀,还没打过nba,詹姆斯、安东尼、瓦德三位上赛季新秀虽然在美国被吹上了天,但欧洲人并不买他们的帐,和姚明同一年进入nba的波泽尔、斯塔德迈尔都是首次见识国际大赛,而姚明早已在国家队滚打了七年。12人之中,只有邓肯、艾弗森和杰弗逊经历过nba总决赛,只有邓肯拿过总冠军,其他人除了马里昂,连nba季后赛的经验都少得可怜。以这样的阵容出征奥运会,难免要为年轻付出代价,奥运会期间,为美国队承担得分重任的还是邓肯、艾弗森、马布里等有经验的球星,像詹姆斯、安东尼这样的新星根本不适应国际篮球的规则,甚至频繁出现走步这样的低级失误,只得几分的表现也和他们在nba赛场的风光相去甚远。
阵容结构的不合理也使梦六队大吃苦头,人才济济的美国男篮竟然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锋,只能靠一个邓肯在内线与各国巨人死扛,在组织后卫位置上他们也只有马布里堪称重任,其他人空有一身得分本领,但似乎更适合在nba玩玩花活,而无法在更讲究整体配合的国际赛场上发挥作用。关键时刻,外线组织不起有效的攻势,内线难以突破对方大个筑起的屏障使得美国人在进攻上一筹莫展,个人抢断后发动快攻和外线投三分两项致命武器无法一直保持威力,教练席上的老布朗除了满脸通红地直跺脚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七场比赛下来,在各项个人技术统计排行榜上美国人没有一项名列榜首,只有邓肯、瓦德和奥多姆可以进入前三,其他也只有艾弗森、波泽尔和马布里勉强进入前十。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