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 意外之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2章 意外之财 (第2/3页)

,推动着互联网朝着亲和开放的方向发展,显示出一种全新的传播生态。

    2、理论支撑

    (1)六度分隔理论。sns网站的理论模型是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1933年-1984年)于1967年所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2)主我与客我理论。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发现: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根据这个理论,可以说明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活在他人的判断之下的。人们渴望认识客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facebook这样的sns网站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

    独创因素

    1、向已存在的实体社区提供辅助的网络在线服务。facebook网站最初的成功是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实体社区不能获取的信息服务,这是一种交互式的学生指南,包括每个学生的课程计划和社交网络。在facebook添加今天所具备的功能特点之前,它只是简单地提供一种更全面的学生指南。facebook网站并没有创建一个以前完全不存在的新社区,相反,他们是为已存在的实体社区提供一种更重要的信息和交流服务。

    2、限制用户注册来创建理想的在线服务。facebook作了很重要的产品决策,保证实体社区和在线服务之间的协调和信任。facebook网站最初仅限于能够验证所在大学的.edu邮件地址的用户登陆使用facebook,也限制了用户能够查找或浏览的学生范围仅限于用户所在的大学。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让用户感到网站是排外的,仅限于他们实际所在的社区(学院或大学)内部的人员。对.edu教育网外面的用户打开大门后,他们创建了一系列网区来完成这种方案,当用户加入到这些网区时,仅能够看到特指的网络中的成员,此外,facebook已经实行了一系列**控制,允许用户准确地控制谁能够查看他们所提供的信息。

    3、集合一系列被渗透的微社区。facebook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