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二章 天子之令(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二章 天子之令(7) (第2/3页)

中山靖王之后,更为皇上之族叔,如何能做出令皇室、朝廷蒙羞之事?其实,各种原委并非外界传言,刘兵曹实乃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刘眼睛一眯,恶狠狠的盯着刘>;绎一出现实版地同根相煎的悲剧。

    刘>牧病重,州府被陶州牧的两个儿子派兵控制,刘兵曹难以亲见,所得政令无不是信使口传或是他人代笔。就算如此,刘兵曹仍然兢兢业业署理州务。谁知,那一日突然接到进攻豫州之军令,刘兵曹大惊,连夜赶赴下询证,不想被陶应、陶商阻挡于门外不得而入!万般无奈之下,刘兵曹只好出兵郡。至接到圣旨时,刘兵曹才知道事有蹊跷,可当时北部沛国已被曹操攻克,若就此撤离,郡必然转落入曹操手中,郡内百姓恐将再遭兵荒之灾。由此,刘兵曹力排众议,坚持据守郡,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哼!”刘冷哼一声,“皇上,刘>;;那可是独立抗击曹操进攻,险些阻敌于城下地才智之辈,怎会看不出如此简单的诡计,分明是将计就计,意欲夺取豫州郡而已!”

    “哈哈哈,犬吠耳!公道自在人心,皇上、朝廷自有定论,哪轮的到你来胡言乱语!”刘>

    “自述中敌诡计,可知是何人所为?又有何凭据佐证?”似乎因为自己手中拥有‘证据’,刘咬死二字,非要刘>&.

    刘>|.“皇上请看,这便是证据!模仿陶州牧笔记,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至于出自谁手,相信有些人心里明镜一般!”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太突然了,以致许多人还没有从刚才刘>话中摆脱出来。

    高勇望一眼贾诩,同露会心一笑。刘备、袁术竟然想到了一起,一个指责别人背信弃义,一个说自己受到蒙蔽,事情越来越有趣了!“不知道陈登来了之后还会有什么新情况发生?”

    于是,廷议暂时结束了,皇上需要比对笔迹,也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两份证据、一份说辞。众人散去后。杨彪遣人请高勇过府一叙。高勇欣然接受,也明白在这种事情上,皇上做不了主,杨彪做不了主。最后只能先探探自己地口风。

    ………

    太尉府坐落于长安城北,紧邻皇宫,乃是一等一的风水宝地,也是朝廷百官此时此刻地主心骨。毕竟。高勇常常领兵作战,很少留在洛阳,而驻守这里朱灵虽说出身世家,但对高勇忠心耿耿。只把军务放在首位,其他的一切都淡然处之。百官说不上话,也便逐渐淡了关系。于是。除了高勇特别叮嘱悄悄拉拢的几位官员外。余者大都团结在了杨彪周围。而朝廷势力划分也渐趋明朗。约一半投靠了杨彪,三分之一跟随杨奉。剩下的一大半保持中立,最后仅余的十数人被高勇拉拢。当然,被高勇看上者,不是名士便是官位紧要之人。高勇虽然同意将洛阳周围交给皇上直辖,但仍要留下眼线,以防不测。

    “得高将军莅临,太尉府蓬荜生辉啊!”杨彪年龄几乎是高勇的两倍,却仍要小心翼翼,不阿谀奉承,也不能太过高傲。毕竟高勇是朝廷表面上的柱石,实际上地掌握者。杨彪不是没想过搞拉拢离间这一套,怎奈高勇一手带出来的征北军系统比当年的董卓西凉军更严密、更团结、更忠诚,从士兵到军官甚至中高级军官无不对对高勇奉若神明。于是,略经试探,杨彪便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哪里哪里!还是太尉府因杨公而重焕新生,早年来洛阳走动时,勇身轻职微,只能混迹于九卿之下地属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