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邺城捷报之北方初定 (第2/3页)
是公正廉明。他们代表官府详细了解了土地构成、地质好坏后,竟然破天荒地花钱从地主手中买下土地,再以官府的名义分发给这些无地无房没有人瞧得起的穷人!
他们从小接受的思想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永远都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家产,他们的辛勤劳作只能够换回勉强糊口的一点点可怜的粮食。然而这一天,当官员带领村民来到他们耕种多年的土地上,交给他们地契告诉他们这块土地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候,这些纯朴、勤劳的农民惊呆了……
可是更让他们吃惊的事情接踵而来:为官府服劳役修筑道路、沟渠的时候不再是无偿的义务,而是官府按照工作天数、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提供粮食和部分钱财,自己劳动换回来的粮食竟然足够家人吃饱,这在几个月前还是不可想象的。面对这种激励,为了能够多得到些粮食,人民的潜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加班加点、昼夜轮换、工地灯火通明的景象随处可见,大部分工程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竣工。
此外,还有一件事也让这些穷苦百姓吃惊:他们的孩子可以像大户人家的孩子那样读书识字,这就是说孩子将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征北将军挥军攻占冀州为韩刺史报仇之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冀州底层百姓真正地得到了实惠、得到了积极生活的动力。虽然这些底层贫苦百姓可能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贱民’、‘黔首’,但当他们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吃着自己劳动所得的粮食时,他们再愚笨也会明白这一切都是拜征北将军高勇所赐,只有守护好征北将军,这一切才不会被夺走。
那些本想借机起事的豪门士族、地主富户眼见无望,一部分选择逃离这个违背‘大义’违背‘常理’的冀州,准备有朝一日能够再次回来作威作福;还有一部分则选择改变,这一部分多半都有经商的阅历和超前的眼光,他们知道既然无法改变周遭环境,那就只好改变自己。而更重要的是: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痛苦,更是一种机遇!
奉天政务院,赵胜拿着刚刚起草好的《冀州工商业发展规划》来到荀-的房间内准备汇同其他几份文书一并送交高勇审批,却看到荀-正低着头愁眉不展,便问道:“荀参赞为何露出如此苦脸?”
荀-伸手示意赵胜坐下,眼睛却一直盯着粮食调用帐薄疑虑道:“文锦啊,你看!储备基地的粮食如流水一样不断地运进冀州,钱财消耗更如决堤洪水每日均要近百万钱,不知是该担心还是高兴。官府储备的粮食除了用于军需作战外便是用于官府赈灾,然而这几年北方一直无大灾,粮食产量也因此节节攀高,许多存粮已达两年,到了即将处理的时候,但这样用法实在是……唉!”
赵胜微微笑道:“荀参赞不要担心了!别看现在如洪水一样流淌出去,我敢保证明年的这个时候就会加倍的变为税收再回到府库之内!用主公的话说这就叫‘投资’。商人‘投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钱财,而官府‘投资’是为了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荀-默念道:“为了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主公思虑深远非是我等所能及,但……唉……每日里看着这些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钱财……心疼啊!”
赵胜将发展规划放下,替荀-合上帐薄说道:“荀参赞何必呢?这些迟早都会回来。看看你都瘦了一圈,如果主公回来看到你这样……我们几个留守的怕是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啊……”
荀-被这番话逗笑了,抬头看着眼圈也微微发黑的赵胜问道:“看看你!还说我呢!哈哈哈哈!所以啊……后面是什么?”
赵胜被这样一说也感到眼睛酸痛,一边揉眼睛一边继续说道:“所以啊,我们还是到湖边走走,喝点酒去!”
荀-哈哈一笑,说道:“好!走!听说你又从南边弄到了好酒!一定要舍得拿出来啊!”
冀州内部热火朝天,到处开工建设。而冀州外部却是一片惊诧、恐惧与担忧。高勇在冀州边境部署的数万兵马严重震慑了周围的郡县。
首先是黄河以南的东郡曹操,驻扎在魏郡和清河郡的几万大军如锋芒在背,随时都有可能过黄河南下兖州,这使他坐卧不宁。
不得已曹操也开始在东郡进行了新的兵力部署,首先调曹仁和曹洪的一万五千人马驻扎白马,调夏侯渊和夏侯-的一万五千人马驻扎范县,曹操则亲自率领三万五千主力驻扎濮阳。
短短两个月,高勇一连串的军事行动让天下哑口无言。四月出兵,十几天攻占冀州大部,至五月便将袁绍连根拔起赶出了冀州,而且还夺了司州的河内郡,占了上党的壶关,牵制住了黑山军,青州还有乐进的一万士兵游弋在泰山东面。
最担心的要数长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