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灵帝归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 灵帝归天(下) (第3/3页)

,李儒苏醒过来,旁边的太医擦了把汗说道:“回相爷,李太傅已经没有危险了,只需要将养一月便会痊愈。”

    董卓放松了紧绷的心情,李儒听到太医的话,慢慢地开口问道:“为何我没有死?”

    太医说道:“常人之心在左,而太傅之心却是在右。如此才救了太傅一命。”

    董卓看着李儒,问道:“可知那些人是什么来历?”

    李儒勉强的摇了摇头,回忆着说道:“这些人身手极其敏捷,绝不普通!……对了!他们用的弩形体小,好像是精钢所铸!”董卓听到钢弩二字,脑海中立刻就闪出了一个人――高勇!不过董卓自我安慰道:“应该不会是他!他应该已经死在冀州了。”

    这件事闹了几天后就渐渐的平息了。董卓对外谎称弘农王病故,将一个假人置于棺内,葬在了洛阳城外。此后董卓就开始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并且时常引兵在城外杀掠,弄得民不聊生。

    越骑校尉伍孚看到董卓暴行,深感痛心,于是怀揣匕首,寻机刺杀董卓。不想董卓天生力大,伍孚行刺不成被杀。不久渤海太守袁绍给王允送来密信,言道:“近闻董卓专横跋扈,恣意妄为。群臣慑于其威,司徒乃是朝廷重臣怎可见此而不闻不问。现在我在渤海苦练军队,希望司徒在朝内为援,这样就可以匡扶社稷了!”

    王允看到信后,痛哭流涕。可是也毫无办法。不久其借着家宴邀请一些知心大臣入府。席间王允便将所想说出,众人无不痛哭。

    看到他们一个个懦弱的样子,曹操忽地站起,有些怒气地说道:“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哭有何用?我愿行刺董卓!”

    王允一听大喜,将家传宝刀赠与曹操。第二日,曹操行刺董卓时,被董卓察觉,后落荒而逃。董卓随后发出缉捕通告。

    不几日,曹操途经中牟县,被守城的军兵抓获。夜里中牟县县令陈宫敬佩曹操为人,将曹操放了,并且和他一同前行。随后来到曹操故交吕伯奢的家中,因为误会,曹操杀其全家。并且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话,陈宫恶其为人,弃之,转而投奔东郡。曹操则因为害怕陈宫告密,急行回到陈留。

    另一面,经过十余日的赶路,刘辨等人已经到了右北平。改乘四轮马车之后,一路之上甚是平坦。刘辨挑开车帘,但见路边树木整齐排列,远处田野片片沟渠纵横。有时经过小镇,只见小镇中房屋宽大明亮,百姓衣饰鲜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不时的还有异族服饰的人穿行其间。

    唐妃困惑地问道:“夫君,这里就是辽东吗?妾身记得那些大臣不是说辽东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怎会有如此景色?”

    刘辨摇摇头,同样迷惑地说道:“我也不知为何!”

    又过了两天,他们来到了北方最大的城市――奉天城!

    这回刘辨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震撼――比洛阳还要高大的插着高字大旗的城墙,近五丈宽的护城河,还有高大的城门,衣甲鲜亮的卫兵,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时赶车的人突然说道:“终于回家了!”马车随后减速驶入了奉天城。

    进入城内,刘辨的双眼被种种新奇景象充斥。这里临街的房屋有的高达五层,各种店铺一应俱全,道路宽敞,马车穿行在中间,行人步行在两侧,各种叫卖之声此起彼伏。何太后不由得感慨道:“这里要远比洛阳繁华!”

    穿过几个街道后马车驶入了一个不大的府院。随后刘辨等人被带到了一个大厅内休息。正在刘辨感到奇怪之时。由门外进来一个衣冠朴素之人,此人走上前来单膝跪拜:“臣,玄菟太守高勇拜见弘农王!”

    那刘辨对于高勇并不如何知晓,可何太后却是大惊,她一边仔细打量眼前的男子一边颤声问道:“你就是高勇?”

    高勇也仰起头回道:“正是。”

    刘辨看着这个面容和善的高勇问道:“不知高卿家将本王请来意欲何为?”

    高勇露出淡淡却又神秘的微笑,说道:“臣救弘农王乃是为了报答先帝提携之恩。臣已在城内为弘农王安排好了住处。弘农王以后就是奉天城的一个普通百姓,可以过着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此后每月臣都会送去金钱保证弘农王衣食无忧。”

    刘辨不知真假,但仍然高兴地说道:“真的?本王真的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

    高勇点了点头,说道:“弘农王还可以到学校上学,交好多知心的朋友。如果将来学有所成还可以当官为百姓造福。此外在臣的管辖范围内,弘农王可以随意走动,不过切忌不要暴露身份,到时候恐怕会有灾祸。”

    何太后听到他们二人的对话,一颗刚刚燃起希望的心再次缓慢地沉下,落寞失望的泪水在眼角滚动。刘辨与唐妃却是满脸的兴奋。

    高勇接着说道:“等一会出了这道门,弘农王便是普通百姓了。如果您愿意,可以经常到臣府内来玩。只是需要请您忘记自己弘农王的身份。此外还要麻烦太后多多照顾。”

    何太后见到欣喜的儿子和儿媳,已经下沉的心突然开始上升,那是一种出现希望的象征。她拂袖擦拭掉眼泪,说道:“我会照顾好我的孩儿的。我最后一次以太后的身份感谢高卿家!”言罢向高勇深施一礼。

    高勇对何太后说道:“这也是为了补偿臣内心的愧疚之意。还有,我会替你们报仇的。”

    不久,公园湖边一座普通的府院住进了三口人,一个美貌妇人以及她的儿子及儿媳。周围的邻居都十分的热情,但是这份热情之中还有着许多恭敬,因为府院的牌匾‘逍遥居’是由东北八郡的大都督高勇亲自题写。

    自此作了几个月皇帝的刘辨就安心的在此生活。多年后刘辨靠着学识成为最高议会议员,也成为支持高勇的铁杆派。其长子刘奉官至警备部部长,次子刘天成为最高巡回法院**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