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吞并三韩(下) (第3/3页)
还有十余丈时,士官长再次发出命令:“不动如山,枪阵――攻击!”
“杀!”第一排重步兵举枪前刺,紧接着第二排,第三排,在首列的盾牌兵侧步让开重步兵前进的路。站在高处就可以看到这种宏大的战争场面,三韩士兵就像海水一样不停地涌来,可是在重步兵面前瞬间就被击碎,就好像海水遇到礁石一样。枪阵如同巨大的绞肉机,将最靠近的敌军吸进而后绞灭,再吸进,再绞灭!一排排刺枪的进攻激起了一排排血雾的弥漫,在阳光下诡秘而神奇,高勇淡淡地说道:“撒旦一定就在不远的地方!”三韩士兵不断的倒下,步兵阵后的土地是红色的,那里永远埋藏了无数年轻的希望……
三韩士兵在这种军阵对抗中面临的就是被屠杀,虽然有时拼尽了全力勉强能够砍到重步兵身上,可是那身重重的铠甲将这些伤害降到最低,那些有幸躲过刺枪攻击的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庆幸就被轻步兵挥刀砍杀了!也就是说三韩士兵的所有抵抗都是徒劳的。几万士兵竟然挡不住五千步兵前进的脚步,三韩的将领和国王全部大惊失色,这一次他们明白了,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和高勇斗了。这时那些战斗的士兵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扔下兵器转身就开始逃跑,紧接着其他人也开始跟着逃跑,这种情形由两边的童子军和老人军开始,然后迅速蔓延。高顺看到这种情形,命令五千弓弩兵喊道:“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除了那些将领和国王的亲卫外其他大部分的士兵都开始逃跑,还有的就是投降。那马韩国王朴逊成看到没有希望,转身拨马准备逃跑,突然后面跑过来一个士兵,衣甲不整,没有了兵器和帽盔,一边跑一边大喊:“大王!不好了!那一万兄弟死的死,伤的伤,投降的投降,就跑回来了几个人!”这一喊极大的刺激了那些本已经十分脆弱的神经,接着那些还在勉强抵抗的士兵开始溃散!马韩国王想也没想提马向着东北方向落荒而逃,他要逃向高句丽。那弁韩国王宋希泽则逃向了南边,他要逃到倭人那里,在倭人的帮助下积聚力量,将来在反攻!
只有辰韩国王金贵中无动于衷,平静地坐在马上,双眼望向那美丽的太阳。他的手下将领请求他快点离开,回到辰韩还有希望。可是这个忠厚的国王看到高勇军队的强大,又听说高勇很好的对待那些马韩的国民,渐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各位将领,收集军队!我要想高勇投降!你们愿意跟我的就一起投降,不愿意的拿着我的印信回到王宫拿些钱财隐姓埋名吧。终于可以轻松一些了!”“大王!”
辰韩收拾好了军队后,在高勇军面前扔下了武器。辰韩国王亲自走到高勇面前,刚要准备下跪,高勇急忙将他扶起,通过翻译告诉他,高勇这里不实行跪礼,还告诉他可以为他保留辰韩国王的地位和荣誉,除了没有封地外其他一切都照旧,而且还享有辰韩税收的五分之一,另外如果他愿意还可以到官府为官,为百姓做些事情。他的士兵也可以无罪释放回家,好好的生活。
辰韩国王金贵中没有想到高勇竟然这样宽容,激动地哭了出来。后来高勇为辰韩国王在奉天城内建了一座王府,而且还将辰韩的王宫继续留给他。马韩国王朴逊成逃到高句丽后本以为可以活命,结果因为还摆着国王的架子被那高句丽王斩杀,这又成了高勇讨伐高句丽的借口,当然这是后话。弁韩国王宋希泽逃到倭后,也曾试图煽动弁韩民众造反,可是那些有地有房的百姓没有人理他。结果由于失去了用处,宋希泽后来被倭人冷落,等到高勇东征倭时早已经不知所终。
九月初,高勇挥军吞并三韩,而后将三韩分为两个郡:汉东郡和辽南郡。辽南郡就是原马韩和部分弁韩,汉东郡就是辰韩和部分弁韩。在分好郡后,高勇将黄巾俘虏迁来,与当地人杂居。随后大批官员来到,开始统计人口、丈量土地,然后开始分派土地,由于这里主要还是以部落的形势存在,高勇就根据情况将一些部落集中居住,给他们盖房子,分土地,普及选举以及法律,同时鼓励出海捕鱼,进行海港的建设。这样到十月份,三韩已经基本平定下来,在高勇的治下没有欺压,没有种族歧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韩的百姓除了拥护就是支持。原先的部族制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几年之后部族仅仅代表了血缘,其他的就什么作用都没有了。
高勇在辽南郡新设第二舰队,主要用于防御倭人,也用于监视倭人。同时在两郡新建步兵第7师。
经过三月与八月的两次大战,考验了高勇新军的战斗力,同时也将高勇这几年攒下来的家底打个精光,现在中原粮价飞涨,各种奢侈品的买卖很不好做。取胜班师后,荀-第一个找上门来,开门就严肃的说道:“主公,我这次来有两件事。第一,今年秋粮收割前不可以打仗;第二,主公擅自设立郡县,我怕朝廷那边不好交代。”高勇吞并了三韩,心里十分的高兴,想着自己的治下开始逐渐将其他民族融入,如果能够消除人们心中的种族歧视的思想,那么将来就可以建设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大帝国,眼下也算是为将来储备经验吧,呵呵!看来过一段时间还要颁布新的法律那就是将各个民族的地位移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对那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夫妻的子女可以让他们选择父母一方民族加入。
这一边对荀-说道:“荀大哥不必担心,我保证今年不会用兵。那第二条嘛,有些麻烦,不过我们不是还有一个金贵中嘛,就让他顶顶吧,就说辰韩与我联手消灭了马韩与弁韩,为了感谢我们大汉朝的帮助,以及表示对我大汉朝的降伏之心,故此愿成为大汉的属国。而两郡的事情,就说是辰韩仰慕我大汉的制度,一力效仿!你看如何?”荀-考虑了一会,说道:“此计甚好!那就这么办吧!”
辰韩吞并马韩与弁韩的消息在十月份传到了洛阳,一时间街头巷议,莫中一词。朝廷则更是吵的不可开交。司徒王允上表称:“高勇狼子野心,不经陛下允许擅自出兵帮助辰韩!此乃藐视朝廷谋逆叛国的大罪!”可是卢值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在上朝时说道:“此乃开疆阔土的大好事,足见我大汉威仪四方。陛下更是开疆阔土的千古开明皇帝!此等功绩只有高祖、武帝、光武帝才有啊!”
这几句话说得灵帝悠悠然、飘飘然,感觉自己真的就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回到后宫还有张让、赵忠不停的吹风拍马,结果汉灵帝下旨宣布普天同庆,为此一向以贪财吝啬闻名的刘宏竟破天荒的宴请了群臣。灵帝还让心腹撰写一本小册子,详细地写出自己如何英明神武在洛阳指挥高勇大破马韩军队,把那些荣誉都自己领了。可是他写的这些东西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神武,一是为了收钱。他强迫所有的官员人手一本,富贾大户每户十本。就这样还发了一笔财。至于写的那些东西,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自吹自擂大话连篇,跟本就是一个不懂用兵之人所乱写的!
不过这天下确有几个人开始注意辽东高勇了。
首先便是曹操,他对高勇军队的战斗力感到震惊,因为不管是谁,能够在五个月内打两次大仗,每一次都是以少击多,而且第二次还是军队扩编训练不到五个月就参加战斗,这种能力让人感到恐惧,如果他将来与朝廷作对,那么只要有人高勇随时都可以扩编军队,两万可以扩编八万,那么八万就很容易的扩编为三十二万,自己与他对战恐怕也不会好过马韩。
其次是刘备,这刘备一直都在注意高勇的动向,当听说公孙度出兵时就断言那公孙度找死,结果不到一个月几万大军就灰飞烟灭,自己身首异处,还连累的乌丸元气大伤。因为他见过高勇军的战斗,知道那种可怕的攻击力和严明的军纪,现在又听到他大破马韩军队,隐隐约约就感觉到这个人可能是自己将来最大的敌人。
本来这件事也就这样慢慢的沉寂下去,没想到那王允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高勇已将辰韩国王软禁,那两郡实际上已经成为高勇自己的领地!这一下朝廷又掀起轰然大波。灵帝震怒!立刻就要严惩高勇,还第一次说出如果高勇反抗就要派大军征讨。那王允本以为这次铁定可以扳倒高勇,高兴的邀请几个同僚至家中饮酒。席间王允大呼痛快,不断地数落高勇的种种‘罪过’,“这厮竟然擅改我大汉律令,让百姓选出官吏,这置吾皇于何处?置我大汉祖制于何处?这还不算他还给百姓土地,公然宣称这些土地属于他们自己!这……这……这是要造反!这天下都是皇上的,怎容他说给就给!”说完就举起酒杯,这时十常侍之一的宋典突然跑了进来:“司徒大人!圣上急招您入宫!”王允略微惊讶道:“何事如此慌张?”
“张纯张举谋反,张纯自立为帝!”
“啪!”王允手中的酒杯落地摔了个粉碎,呆滞的目光缓缓地下移,嘴里说了两个字:“天意!”
中平二年十月,张纯张举谋反,他们与乌丸实力最强的丘力居部结盟,而后自立为帝。这件事可比高勇的事急多了。卢植建议让高勇领军讨伐,这样可以削弱他的实力,如果将来有所行动也相对容易。但是王允坚决反对,慷慨陈词道:“陛下!再不可让高勇领兵啊!现在那厮已经羽翼初成,让他讨伐只怕白白的让他增强实力!现在需要另派将领前去讨伐。”于是灵帝命刘虞领幽州牧,前去处理张纯谋反的事。同时又派赵忠到高勇那里察看一番。
远在辽东的高勇并不知道朝廷差点就要治他得罪派兵讨伐,还在埋头搞内政、搞教育、搞军队呢。渔阳郡太守公孙瓒一直在监视高勇那边的动静,当高勇领军出征三韩的时候,他就曾打算偷袭右北平,可是他的探子报告说右北平有五千步兵五千弩兵,辽西还有乐进的五千龙骑兵,公孙瓒马上明白到高勇也在防备自己,心叫好狠!后来辰韩国王在奉天的事也是公孙瓒告诉王允的。
当洛阳的消息传来,高勇心叫不好,立刻召集众人开会。准备告诉众人目前的情况,早做好准备。这时,张纯自立为帝的消息传来,高勇暗叫好险,不过也知道这是个机会。后来将情况讲给众人听时,他们也大呼险矣!不久洛阳传来消息,灵帝派赵忠前来调查,高勇知道后大乐,这不是明摆着花钱消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