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三章 r=a(1―sin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三章 r=a(1―sinθ) (第3/3页)

学不得志,穷困落魄,最后流浪到瑞典来的。于是Christine公主把这个数学家请到王宫里做她的数学老师,两个人一起讨论数学问题,一起谈天说地,日久天长,两个人就这样沉浸在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数学世界和爱情世界里,很幸福,很快乐。

    但是Christine的父亲知道了女儿恋爱的事。这个固执的国王根本不把数学和数学家放在眼里,他觉得那个法国小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于是强硬地拆散他们,把数学家驱散出境,永远不许他迈进自己的国家一步,还扣压了之后他写给公主的所有的信……爱人离开之后的杳无音讯,使Christine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喜欢和任何人说话……因为这个世界上可以和她勾通讨论的只有那个人啊!

    那个人回到法国后感染上了黑死病,即将死去。他在临死前给他的公主,他的爱人,Christine,寄出了第十三封信,也是最后一封。这一次国王拆了信却看不懂他写的是什么。交给大臣们去看,大臣们也看不懂。请了很多数学家来看,还是看不懂。最后国王没办法,只好把信交还给了Christine。

    Christine打开她的爱人留给她的最后的信,发现上面只有一个简单的数学式:

    r=a(1-sinθ)

    是的,别人看不懂这是什么,可是她知道!那是他们以前一起讨论过的二维坐标呀。用代数来表示平面的几何坐标,这个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数学问题,全世界只有那个人和Christine知道,这是他和她之间的秘密。

    于是她找出纸和笔,按照数学式画起图来……这是一颗心的形状,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心脏线。他还爱着她!他直到死都还爱着她。她知道。全世界只有她知道。

    这一瞬间,霖铃的用心,我明白了!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另一个搜索结果。

    笛卡尔心脏线

    一直以来,人们以为这位用心脏线传情的人就是笛卡尔,也习惯性把心脏线称为笛卡尔心脏线,然而,据考证,笛卡尔于1649年冬,笛卡尔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安(也就是上文的Christine)的邀请,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任宫廷哲学家,为瑞典女王授课(女王已经登基,笛卡尔也并没有遭到驱逐)。1650年初患肺炎抱病不起,同年二月病逝于瑞典(不是在法国死于黑死病)。由此可见,故事中的数学家并非笛卡尔,要么另有其人,要么,这个故事只是美丽的谎言.

    连续查看了几个搜索结果,其中的内容无非就是上面两种。

    心里感觉到无比温暖,我知道,霖铃想对我说的话太多,或许她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通过这种方式,以无言的默契将想说的一切让我明了。

    至于笛卡尔心脏线故事的真假,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考究,我相信,这历史长河中的尘埃,已经足够让任何一个人为之默默感动!

    霖铃,谢谢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