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六章 分拆惠宁集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六章 分拆惠宁集团 (第2/3页)



    当年两者的营业收入就高达上百亿,而毛利润就过三十亿元,可就是这样的成绩也足以让国内不少的央企汗颜

    由于ooo年北京奥运会的缘故,梅花和飞跃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除此之外,他们的成功仍脱离不了行销的基本原则:掌握市场脉动,了解顾客需求,创造迎合、满足需求的新产品

    齐洛瓦电器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手机和电脑以及mp第一

    …………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这些仅仅是杜江涛财富帝国的其一部分。还有一些在暗处,没有公开的

    所以太多的成功例子,使得惠宁集团所承受的社会目光和社会责任是越来越大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要扶持国内的企业做大做强,尽量避免惠宁集团一家独大而成立小企业扶持基金的决定就是这样出来的

    之所以这样,那是国不少的企业在经历寒冬,特别是制造业

    全国的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小企业,由于经济转型,技术提升等诸多原因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面临淘汰命运。

    这些曾经为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由于技术的落伍,管理思想的滞后,资金的不足,政策的缺失,错过了转型的机会。

    更为要命的是,面对点石成金的资本市场,不少从前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企业家也跃跃yù试,彻底投身金融业。

    结果,低端的制造业正在被迅掏空,昔日繁华的江浙民营企业变得一片萧条。

    一个国家经济的根基,是制造业,而非金融业。

    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别以为德国出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