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华尔街的魔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 华尔街的魔鬼 (第2/3页)

一段时间,自己得在这段时间慢慢出货,尽量将资金买进日经指数看跌期权,不然等到12月份的话,自己就只跟着喝冷汤。

    后世的东京的股票市场上,保险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者。当国际银行家们派出的摩根斯坦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一批投资银行作为主要突击力量深入日本时,他们手握大量现金四处寻找潜在的目标,他们的公文包里塞满了“股指认沽期权”这种当时在日本闻所未闻的金融新产品。

    “金融衔生品”,这个华尔街制造的魔鬼,其是由于衍生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导致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投行专业人士懂而日本企业对其相关业务却很陌生,投行(高盛、摩根、瑞银、汇丰等)就是利用这点赚取巨大利润的。

    日本的保险公司正是对此颇有兴趣的一帮人,在日本人看来,这些美国人必定是脑子里进了水,用大量现金去买根本不可能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结果日本保险业爽快地承诺下来。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美国人赚钱,日本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

    可能连日本的大藏省也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这样的金融衍生合同在股市暴跌之前成交,这种无人察觉的“金融病毒”,在一个几乎没有监管的、秘密的、类似柜台交易的地下市场上,在一片繁荣的虚幻中,蓬蓬勃勃地迅蔓延着。

    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

    股票市场的崩溃率先波及到日本的银行业和保险业,最终是制造业。日本的制造业从前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以比美国竞争对手至少便宜一半的成本筹集资金,这一切都随着股票市场的低迷而成为昨日黄花。

    所以期货业界的共识是:卖出看跌期权收益有限但风险无限,其实并不保值,有明显的投机性质,不光不保值,油价大跌时还会亏损不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