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十七章 山是高傲的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十七章 山是高傲的头 (第3/3页)



    这其中。还有马林捐助的一万元。吴永成在所在的单位,也把一个月的工资捐献了出去。

    从一九八六年起,北京开始兴建二十个新建场馆,改建或修缮原有场馆十三座。并在北京四环道外,兴建了奥林匹克中心和亚运村。帆船则因北京并不靠海,因此移师秦皇岛举行。

    亚运会的圣火,是从西藏海拔7117米的念青唐古拉峰下,由十五岁地藏族姑娘达娃央宗采集地。

    此后。历时一个月的“亚运之光”火炬接力。遍及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十八万多公里。参加者达17亿之众。

    一九九o年九月二十二日下午,举世瞩目地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吴永成和文丽带着孩子,早早地就和吴家、文家的四位老人,与孙刚师傅一起,来到了现场观看开幕式。

    似乎是等待了一个漫长的世纪,亿万人的目光一齐集中到体育场正南方那根直刺苍天的旗杆上。悠扬舒缓的乐曲中,升起了一个酝酿六年的梦想,亚奥理事会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人们深情的凝视中,升到旗杆顶部。

    终于,那簇在一个月内跨越四十万公里的亚运圣火出现了!

    观众们忽啦啦站起一大片,目不转睛地辨认着那三位被组委会一直秘而不宣的火炬手。

    这时,大型电子屏幕上打出他们的名字:许海峰、张蓉芳、高敏。他带着夺取奥运史上中国第一枚金牌时的凝肃,她们带着中国女排五连冠和跳板世界冠军的自豪,跑向点火台。

    那个让人等得心焦的时刻来到了!曾经濡沾过17亿人手上汗水的火炬,点燃了亚运主会场的圣火。体育场上空的云层,猛地颤栗了一下全场哗然而起的掌声,将作为中国人和亚洲人的自豪送上蓝天。

    在点火台腾起烈焰的刹那间,11000羽信鸽骤然涌出,万羽鸽翅织成洁白的巨网,温柔地覆盖在体育场上空,仿佛罩住一片吉祥和安宁。似通人性的鸽群在场内盘旋一周之后,飘然散去,将亚运开幕的信息带到四面八方。

    此时,吴永成望着现场天空中那飞动的代表和平象征的白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等待这份自豪已经太久、太久了。当圆明园被一把野火烧成废墟之后,民族的积弱落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国人绕不开躲不掉的事实。

    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始终没有拂去萦绕心头那个总是要冲口而出的话题:振兴中华。

    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在走上强国之路的同时,也扭过头来盯住世界赛场五星红旗的起落,期待着中国体育率先实现强国之梦。体育的分量在中华儿女心目中,也许显得过于沉重了,但它寄托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世界面前重新亮相的强烈希冀。

    “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尊重和遵守亚运会的规则,为了体育的光荣和运动员的荣誉,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亚运会。”

    乒乓球运动员陈龙灿的宣誓,又把包括吴永成在内的现场的人们,带进对奥林匹亚山的遐想之中。

    正是在这座栖息着无数神氏的山峰,诞生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在无数次向强者的挑战中,在无数个强者对自己的否定中,横杆越升越高,秒表越走越快。亚洲体育以不容忽视的势头,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据着自己应有的地位。

    那么,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在世界强国之中,占据一席地位呢?!我们的农民们,又什么时候昂挺胸地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呢?!

    吴永成的思绪,仿佛也随着白鸽的渐渐远去,飞得更远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