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 拉票(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六章 拉票(中) (第3/3页)

室工作时,加班搞材料养成的坏习惯),点燃一支香烟,望着茶杯中冉冉上升的热气、和指头中夹着的香烟散出的青烟,吴永成开始慢慢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写点什么东西比较合适。

    要想一鸣惊人,那自然是写自己在前世中经历过的,最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所带来地震撼效果,那要比一篇下乡扶贫地心得体会强得多。

    可在这近一、两年之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到底有什么大事件值得关注,并且写出来能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呢?!

    吴永成地思绪,慢慢地回到了自己前世的那个世界中。

    九零年这一年好像是没有生什么大事,也就是几个月之后在北京召开的亚运会,还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毕竟这也是在国内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洲际赛事。可这件事情,地球人现在就都知道了,这也没有什么提前性呀!

    再说,这也与自己当那个永安地委的副书记,压根就扯不上一点关系,体育和政治,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嘛!

    对了,说到政治,苏联解体倒值得一书,那可是可以提前告诫高层领导注意执政党地位的大事呀!远远要比眼前这点扶贫体会要重要得多啊!

    吴永成想到这里,立刻兴奋得提起笔,把他记忆中的一些东西列出来一个大概提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那也算得上一件大事了,当时前世里的吴永成正在省委党校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是被灌输了不少,直至今日,他也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从根本上先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gdp,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

    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取代了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

    当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种政治体制源自于一九二六年斯大林执政之后,所形成的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展。

    随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不对呀,自己这是在写些什么?

    吴永成写到这里的时候,马上停笔不动了:目前国内一些人本来就对改革非议不小,已经极大地制约着私有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展,自己再写出来这个东西,那不是与自己的目标背道相驰吗?!

    邓大人九二年的南巡讲话,那可不是自己敢胡编乱造的,即使自己这会儿写出来,你地位、权威不在那儿摆着,没人搭理先不用不定反倒会被人给送到精神病院去!

    罢、罢、罢,自己没那好运气,还是本本分分地写自己的下乡扶贫体会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