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九章 问题很严重(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九章 问题很严重(下) (第2/3页)

永明县今年在第三季度,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年初向您承诺的一项指标,那就是县财政收入在去年全年总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预计到年底的时候,翻一番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呵呵呵,不错啊,不错。”罗老书记高兴得不住点着头继续问道:“那农民们的人均纯收入是不是有一点难度哪?我可是看了下面地、县送上来不少的党委信息说,今年可是一个大丰收年哪!”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一般来说,是在年底的时候才能统计出来。今年是个大丰收年不假,可我最担心的就是谷贱伤农。”吴永成实话实说:“不过,最近我也做过一些调查,我们县有不少的农民们利用农闲的时机,到外地打工,也可以稍微增加一些收入。再加上我们县去年兴办了不少的乡镇企业,今年也就基本上都见到了经济效益。按照这样大致算下来的话,农民纯收入差不多也可以翻一番。”

    “好、好、好!”罗老书记兴奋得站了起来。指着吴永成说:“小吴,你放心,只要到了年底地时候,你们永明县这两个硬性经济指标,都能实现你刚才所说的那两个翻一番,我老头子也绝不食言。肯定会拉着明翰书记到你们永明县去转一转。”

    吴永成听到罗老还没有忘记自己年初的那个承诺,心里也是一阵阵的狂喜。但一想到今天j省日报上自己的那个大麻烦,喜悦的成分也就被冲淡了不少。

    “嗯,不过,你刚才说地那句话。谷贱伤农。也很有一定的道理。”罗老书记望着吴永成,细细地品咂他刚才地话:“谷贱伤农这也是一个老问题了!怎么才能做到使农民们增产而增收,这可是一个大课题呀!要是出现增产而减收的现象,那就会大大地打击农民们种地的积极性呀!”

    吴永成顺着罗老书记的话题,极力想往自己地文章上拉:“是啊,咱们国家多少年来一直对粮食地收购,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这也就是为了极力避免这种现象。可农民们的收入还是一直上不去。罗主任,我前一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农民们外出务工的调查报告。主要就是针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小探讨。今天我见咱们省得报纸上刊登出来了。”

    “奥,那篇文章是你写的?”罗老书记含义不明显地问了吴永成这么一句:“我记得好像看过一眼。那个,小刘,你把今天咱们省的报纸,给我拿一份过来。”

    吴永成揪着心。看着罗老书记重新戴上桌子上放着的老花镜。翻到刊登有他文章的那一版,仔细地阅读了起来。自己一句话也不敢说,等着罗老地最终“裁决”。

    良久,罗老书记才慢慢地摘下了老花镜,放下了手里的那张报纸,表情严肃地望着吴永成:“小吴,你说实话。你今天是不是因为你的这篇文章受了批评,才跑到我这里来的?”

    好家伙,这老头真是人老成精了,什么事情也能一眼就看透实质。吴永成心里暗暗佩服的同时,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申辩说:“罗主任,我本来是想探索一条能使农民收入尽快增加地途径,结果这篇调查报告出来以后,却遭到这么大地反应,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这个,小吴啊,你地出点是好的,这个那是毋庸置疑的。”罗老书记轻轻地指着省报上吴永成那篇文章的位置说道:“可你的这个观点不对!咱们革命因为需要的不同,所以才有分工的不同。工人就是搞建设的,农民那就是种地的,解放军就是扛枪卫国的。如果都要像你所说的那样,农民们都扔下村里的土地,跑到城市里来打工了,那大片的土地,由谁来种?!咱们吃的粮食又从哪里来?!总不能让工人们走出工厂、解放军们刀枪入库,返回农村去种地”

    “罗主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吴永成听到这里,忍不住争辩道:“农民们他们是利用农闲时机出外打工的,并不是就把他们承包的土地,都扔下来不管了。外出打工只是他们增收的一种业余渠道而已,也就是说,只也算作农民们的一种副业……”

    罗老书记打断了吴永成的话:“小吴,你现在还是坚持你的这种错误观点,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待这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内,我也在一些内参上看到了南方城市这方面的反映,因为大量的农民们扔下地进城,极大地冲击了不少城市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社会治安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