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风头十足 (第2/3页)
“吴县长啊。今天你到地委来有什么事情吗?你身后的是哪个单位地车呢?”
“张书记,刘部长,你们好。”吴永成不慌不忙地走过来,先笑着冲张克和刘秋生打了个招呼,然后回答吕国强的问话,不过,他可不会傻乎乎地告诉吕国强他是专程来给任力送行的明摆着有杜三儿他们作为自己的挡箭牌,现成编几句,那是张口就来:“昨天有两个朋友从北京过来,想去看一看咱们j省的宝泰安煤矿地管理情况。他们听说那个煤矿地管理,在咱们国内也是一流的。
我也想过去取点经,看能不能对我们县准备投产地煤矿有一些启。正好,昨天的时候,听说任书记今天要到那边去上任,这不,我就拉着他们一起下来,想沾一沾任书记的光。
上海车那边站着的,是我们鱼湾村的村干部马林,任书记原来在我们县玉平公社当书记的时候,和他是老熟人了。他也是听到任书记今天要搬家,就带着一辆卡车下来帮忙了……”
“李晓军,你怎么到梁州地区来了?”
吴永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看见吕国强背后一位军人打扮得中年领导,冲着自己身后惊喜地叫了一嗓子。
吴永成连忙回头一看,原来是杜三儿和跟着他一起来的伙伴李晓军,也不甘寂寞地下车了。而这位中年军官正是和李晓军打招呼。
李晓军听到这里有人叫他,定睛一看,也不管在场的有这么多领导,一嗓子高高地就喊开了:“嗨,冯参谋,你怎么也在这里啊?是不是又高升到这里当了什么官了?你原来不是从军区出来。被配到j省军区了吗?”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大男人就直接跑过去,亲热得又捶又打的。
“哈哈哈,你小子快十年不见了,怎么还是这副德行?说话就没有一个正形。这次不是又是瞒着你家老爷子偷跑出来的吧?我看那小子回去又少不了一顿。”
“冯哥,你怎么还用这老眼光看人呀?咱现在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了。等到国庆节授衔的时候,至少也能闹个两毛一少校)。唉。不过还是你牛呀!到了这里上面是不是给了你一个军分区地司令当当了?!至不济,那也能混个两毛三,要是多跑一跑的话,两杠四个豆那也是很有可能的。”
李晓军所说的国庆节授衔,是指自从我**队在一九五五年第一次授衔以来,间隔二十三年以来的第二次军队授衔。
早在一九八四年五月三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就作出明确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
到了一九八五年六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实行新地军衔制”。
直到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才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并准备从国庆节十月一日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
这一次新起草地军衔制条例,对一九五五年编制的军衔制等级设置,作了比较大的调整。
原来的军衔设置是将、校、尉各4级。有大、上、中、少,加上元帅是2级,一共四等14级。
而新的军衔制这次调整中,取消了元帅;取消了大尉和大将,改为尉官和将官设上、中、少3级;校官仍设大、上、中、少4级。军衔设置变成了三等10级。
至于取消元帅的设置,是邓大人亲自下的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军职以上。一职三衔。”
当时,邓大人指示地这两个原则,是根据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定的。为此,邓大人专门做过解释: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他们的军衔可以低一些,职务可以高一点。
所以。李晓军才和冯司令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