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各有各的苦楚 (第2/3页)
围内,全力以赴永明县的工作,把永明县这两家国有企业破产的工作,从法律角度上做到有法可依,尽可能地不要出现一些法律上的漏洞。
而在法院方面对这两家企业的破产进行到法律程序的时候,县五金厂和农机厂的工人们,反倒没有再集体到县委、县政府,或者是更高一级的梁州地委、行署去上访。
这其中,既有吴永成提前和永明县经委、工业局的领导们打过招呼,他们在这段日子里严防死守,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一些见不得人的措施,比如说,对那两个厂长的私下承诺),主要的原因,也是那些普通工人们看见事情的展,已经不由得自己这些人来控制了:那毕竟是得到了梁州地区领导们的,况且,法院的人也开始插手了。
在他们认为,小胳膊永远是别不过大腿的。既然是这样,那还不如安安分分地、等着政府给自己在厂子破产以后重新安置。
法律那可是代表着国家呀!谁见过几个个人就敢和人家国家对抗的?!
其实,在吴永成的意识之中,他也不想促成这两家国有企业走上破产之路,但他知道,有不少的国有企业都要在这种新旧体制的更替之中,必然会经过三个阶段,那就是衰落阶段、破产阶段、再生阶段。
具体地来说,在衰落阶段,不少企业从计划经济一下子到市场经济,无法适应短平快的市场要求。无法将一个庞大的、臃肿的国有企业运作下去。一天不如一天地走向衰落;而到了破产阶段的时候,企业没有资金投入,无法进行再生产,工人无法开工,从领导到职工。都面临下岗,重找就业机会,企业等待破产。最后一个再生阶段,那就只能是重组再生,引入社会资金。生产私有化,力争绝处逢生。
这也算是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了。那是不能单凭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勉勉强强地维持,只会使这些个企业背上更多地债务、造成国家更大的损失。
这也算是改革浪潮中必不可免抵所生的阵痛吧。
期间,吴永成在省城的三姐吴永霞也曾经打回电话来,吴永成的爱人文丽已经是有六个月地身孕了,可这个工作心好强的大学老师,坚持不到最后一刻不请假离开课堂。这段时间里,因为吴永成工作特别忙、难以脱身,文丽地家人又远在北京,父母年龄偏大、也难以照应。只能是吴永霞搬到j省大学给文丽他们分配的筒子楼里,去照应她的生活了。
“五儿,你劝一劝文丽吧,像她那样老挺着个大肚子,每天上下班的,要是出了什么意外,我这个当姐姐的可给你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啊!”吴永霞在电话里颇为无奈地说:“要不然啊。你请几天假,上来把她接到咱们鱼湾村吧。到了家里,还有妈妈可以多照应着哪!”
吴永成也很无奈。这几天因为县里这几个企业的事情,把他整得头也大了,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五、六个小时以上,甚至于连坚持了多年的晨练,也只好暂时放弃了。没有办法。时间太紧呀!
“三姐。这几天还是得麻烦你了。等我忙过这几天,就专门到省城去。和文丽商量、商量。”吴永成在之前的时候,也在电话中劝说了文丽好几次,可文丽就是不当一回事,还说什么省城的医疗条件比他们永明县地要好得多了,他们学校附近就是省医学院的第二附属医院,有三姐平时照应着,要比回到家里强得多。
吴永成也就只好依了文丽的主意。不过,他心里老是对文丽放心不下。
晚上那一会儿的睡觉时间之前,吴永成总会胡思乱想:说实在的,他有的时候很怀疑自己穿越过来之后,仍在后来选择了这条官场之路来想为更多的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