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九章 招才引智(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九章 招才引智(上) (第2/3页)

是你吴县长在全县经济会议上的讲话,给了大家极大地鼓舞……”

    “牛县长,你还是说主要存在地问题吧。”吴永成笑着打断了牛德望地拍马屁:“那都是县委、县政府集体领导的成绩,我个人又能起多大地作用哪?!”

    “啊?奥,对,是、是、是,那我就说一说现在下面各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牛德望尴尬地扶了扶眼镜,斟酌着合适的字眼吞吞吐吐地说:“这个、这个,乡镇企业现在展的势头倒是很好的,可以说是蓬勃向上。但是,这个、这个,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我跑了不少企业经过调研,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咱们的许多乡镇企业,缺乏大量的技术力量,这也会大大局限他们的进一步展,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个、这个,生存能力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吴永成明白了牛德望所说的意思了:乡镇企业虽然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办起来了,可是由于缺乏所需要的技术力量,这就必然导致了成立起来的这些企业,也会成为寿命极短的一个夭折企业,只能昙花一现地消失在永明县经济展的历程中。

    唉,这牛德望做工作认真负责,各方面表现也都挺好的,就是这个做什么事情也是瞻前顾后的,说一句话也得看人的脸色,这不知道是不是在那一场运动中落下的病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这也是那些老知识分子的通病吧!

    嗯,这个问题是得马上解决,要不然那些刚刚兴办起来的乡镇企业,也会成为吴永成好心办坏事的半拉子政绩工程。

    “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在我国地历史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西周初年,天下待定,当时,辅佐幼侄成王的著名政治家周公,为此而广揽人才,他‘一沐三握,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终于天下大治。此事还被后来的人们演绎为成语典故。即‘握吐’,也叫‘握吐餐’。”吴永成不是急于回答牛德望的疑惑,而是给他和王平不紧不慢地先讲起历史典故来了

    牛德望和王平两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在这个时候。这个年轻县长又是在卖什么关子?这和县里面的乡镇企业缺乏技术力量又有什么关系哪?!

    吴永成也不吭气,只是微笑着望着他们两个呆的表情。他不能把什么事情也直接给他们都包办了,有的时候,只是给他们一个启。他也得通过各种办法来培养一批得力地助手们,要不然,事事他都一一躬亲,下面的干部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不动脑子、光会唯唯诺诺谈话的奴才们了。

    “吴县长,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到外面去招揽技术人才?”王平到底办公室呆了多少年,也能揣摩出领导们地一点心思。他试探着问吴永成。

    “对。我们就是要想办法从外面招揽人才。”吴永成肯定了王平的猜测。接着进一步借题挥:“我们县才刚开始的时候,就说过要‘搭台唱戏’。可是现在台子搭起来了,让谁来唱戏哪?自然是请能人来唱戏了,这里面的能人除了有一定经济实力地以外,就是那些有技术能力的人,他们才是展乡镇企业的主角,是中坚力量。”

    “唉,咱们从哪里能请来人家有技术的能人哪?有本事地,都在大城市的那些国营大厂里,架子那可是大着呢!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别说是到那些乡镇企业了,就是咱们县里地国营企业,也不一定能分到几个。”王平有些泄气了。

    “当年毕业地大学生就是能分下来几个,这会儿也不赶趟了。咱们就要从那些大城市地大厂矿中的那些工程师中想办法。”吴永成再次给他们点明了思考地方向:“‘星期日工程师’你们知道吗?这件事情,在前几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可是反响很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