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水乳关系” (第2/3页)
不过如此罢了。他虽然在农村工作上不懂得多少,可也懂得人云亦云啊!
“我说的不同于往年做法的,关键在于第三点。”吴永成不慌不忙地端起王彪给他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轻轻地放下茶杯:“这第三点就是要求全体县直机关的干部职工们,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全体出动,参加秋季农田基本建设。”
“全县的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们参加农建?那不是把正常的工作秩序都打乱了?”王彪惊讶地问。
他可没有想到吴永成憋了半天,居然想出来这么一个馊主意,这那是要在全区农建工作中别具一格,干脆就是自找倒霉吗?!他这是按的什么心?要是单纯从看他王彪的笑话来说,那也说不过去呀,毕竟他吴永成也是永明县的二把手、县政府的县长,就是工作做砸了,上级领导打板子、追究责任的话,他这个县长还要倒霉在他前面哪!
“嗯,吴县长,你具体地说一说。”岳岚书记倒是有了那么一点兴趣。他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县直机关的干部们能有什么要紧的业务啊?多少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是人浮于事,其实一个单位只要有几个熟悉业务的干部存在,就能使这个单位正常地运转起来。
“让全县的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们参加农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加快农建工作的进度,更重要的一层意义,那就是让咱们的干部们咋参加农建劳动的过程中,密切干群关系。”吴永成的脸色变得严峻起来:“王书记这几年一直在地直机关工作,可能不太熟悉县里面的一些工作情况。这几年,自从实行了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咱们的干部们也基本不下乡了,已经越来越和农村地老百姓们在感情上拉开了距离,我认为这种倾向展下去很危险,这就直接导致我们的干部们远离群众,长此以往,干群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影响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吴永成的这一担心并不是
理的。
在他前几天跑县直机关的时候,有几位领导干部对他说,我们经常深入基层。到群众中调研,有时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但群众总与我们不近乎,也不太愿意说实话。有情况也不报告,出了事弄得我们还挺被动,真的令人头疼。
可吴永成认为,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是个老话题。也是个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老问题。这里地关键,不是取决于你是否走到了群众之中,而是看你与群众究竟保持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根据吴永成前世十几年的官场经验,干群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油水关系”。如果把一滴油滴在水上,表面看来油与水是“亲密接触”了,但油是油。水是水。谁也没有浸润、渗透到对方而且。不管油地“温度”多高,也不管你如何加大“油量”。那油终归是油,水依然是水。
这也好比一些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虽然你下到了基层,但像油一样总是浮在水面上。下基层说是深入群众了,但多是随从人员一大片,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午吃顿饭,下午回机关。
如此,心与群众想不到一块,话与群众说不到一起,事情也办不到群众的心里,群众自然就拿你当“外人”。你来就来、走就走,你是你、我是我,貌合神离,心神各异。这种“油水关系”正是目前一些干部脱离群众的真实写照。
第二种是“石水关系”。如果把一块石头投入水中,石头就会扑通一声沉入水中。似乎石头深入到水里了,然而,表面看是沉下去了,但石头还是石头,水还是水。有地干部下基层就是如此,虽然也走到了群众中间,甚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其目的是下来“镀金”的,对群众关心的事,则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