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 取财有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六章 取财有道 (第3/3页)

!啊。哈哈哈。”李建军书记在不经意间,已经把称呼吴永成“小吴书记”的那个“小”字,去掉两次了,这也说明他现在是处分肯定了吴永成地工作实绩了。

    “瞧李书记你这玩笑开的。与老百姓们那四百多万地卖猪收入比起来,咱县财政少收入的那几万块钱。那个轻,那个重。哪个多。哪个少,我这个当县长的还是能够算得过来帐地。吴书记到底是人年轻、脑子快。不错、不错。这下子给咱们县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了。”县长岳岚也是高兴得赞不绝口。

    县委、县政府的两个一把手和业务局地一把手。都对吴永成提出来地这个建议已经是很满意了,其他的县委政府的领导们还能砸说什么呢?!那当然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了。更何况他们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了。以往人大和政协两个一把手,鼓鼓掌也就算表示参加过会议了。这次县政协主席张旺当然还是如此,况且吴永成提出的这个建议还真是很管用的呢。他作为上一任的老副县长,农村工作也很熟悉,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有李根喜却暗自叹了一口气:本来想让吴永成出个大丑,没想到人家却得了一个大大的彩头。

    “不过,我认为这个办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今年这么做还能行,起码解决了现在地燃眉之急。长此以往就不是个办法了。县财政收入减少、我们也就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了。”就在大家都为这个大难题得到解决而庆幸的时候,吴永成却又提出了异议。

    这倒是新鲜,别人都认为这个主意就蛮不错了,他自己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否定了。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吴书记,你想说什么?讲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县委副书记王三平鼓励吴永成。他知道这个后生往往能想出别人考虑不到地一些绝招来。

    “与其每年跑省外推销生猪,倒不如我们自己建立一个生猪肉加工厂。”吴永成抛出自己的想法后,有打开了他地笔记本,那是他以前就已经通过一些调查,写好的一点想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地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人地猪肉消耗量能达到每年五斤左右,其中,鲜猪肉消费量占92。剩下的就是其他一些卤肉制品。省市的交界处,因此在咱们这里设立生猪肉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至少可辐射四省市,并可带动sh、sd等省市,此六省市总人口在两亿以上,按有效消费人口一亿计(主要指城市、gt;率30计,市场需求就相当可观,因此市场前景看好。只要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生产厂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饲养模式,将带动上万户农民通过签定养殖生猪的合同,就可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样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什么,你是说让我们县建一个工厂,然后每天就做那些猪头肉、卤猪蹄?你怎么能像得出这个主意?你以为这也像鱼湾村里、做卤鸡蛋那么简单吗?你可笑死我了!”李根喜终于找到机会羞辱吴永成了,他不等别人开口,自己抢着先大笑了起来。

    有几个人也附和着他笑了起来。

    “不,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吴永成不慌不忙地笑了一下,继续说:“我们将要建设的是一座现代化的肉食加工厂。建成以后,年生产猪肉制品将达到五千吨,产品不仅仅有猪头肉等卤肉制品,还将引进三条国外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生产包括火腿、冻肉食品和低温灌肠等产品。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的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