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四章 这是根据地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四章 这是根据地啊 (第3/3页)

,那也是当朝的一品大员,可说个倒塌、就倒塌了,到了我的爷爷手里,家里穷的时候,连锅也揭不开了。

    种地、当农民,不管到了哪朝哪代,只要你交纳了人家的皇粮国税,日子虽然过得紧一点,可总有你的一口稀饭、能填饱肚子。五儿呀,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咱家也挣下一些钱,我娃也有出息,成了国家干部。可说不定这政策什么时候有个变化的,你在外面一不小心栽个跟斗,这些事情咱们都要预防着点。古人不是有一句话,叫‘未雨绸缪’嘛,就是这个意思。”

    老人们想着长远着呢!

    吴永成当时不由得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眼光见识,就是不同凡响。这也是多少年来,老人们几辈子积攒下来的人生经验、人生阅历啊!

    的确,政治风云变幻无常,官场上没有不倒的常青树,只有你方唱罢我登台、风水轮流转的局面。

    可他这会儿雄心壮志尚未实现,虽说也承认老人讲的是至理名言,可穿越重生了一次,官场初亮相,虽然也经过一些坎坷,总的来说,今生比他的前生还是要幸运得多,他不甘心就这么早放弃自己的理想。他认为在官场上,只要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那就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毕竟中国现在的国情还是以“官本位”为主。

    省委和地、县三级领导现在又给他压上了更重的担子,吴永成他心里也明白,省委顾问委员会的罗主任提出整合两个乡镇、成立一个实验小区的提议,并不是他有什么越时空的新理念,而是他相中了自己这个人的才能,他是想通过让自己在更大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才华,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像鱼湾村的村民们一样的富裕生活,使鱼湾模式起码在这两个乡镇扎根、开花、结果。

    因为像他这样只有二十二,三岁的小年轻,职位已经不算低了,即使再想赋予更重要的岗位,那也是不现实的,更何况他老罗同志现在也是一名从一线上退下来的领导干部了,能给他吴永成这么大的施展空间,那也是靠原有的一些威信和德望,如果梁州地区的领导们不买帐,那情况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吴永成重新躺到自家的炕上,眼睛望着天花板,脑子里来回不住地翻腾着:各级领导对自己现在是很重视的,给自己创造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可供自己施展的地盘也不算小了,就看自己怎么进行具体的操作了。

    说实在的,他对于领导这么大的一个单位,并没有一点实践经验,心里也没有一点底。在他的前生的时候,他最大的官,也就是当了一个小乡镇的、正科级闲散官员。没有做过一个哪怕是三、五个人单位的一把手。记得那会儿他们几个不得志的好友闲谈吹牛皮时,有的人常说;就是现在给了他一个省长,他也照样能干得比现任的要强得多!他那时倒没有这种想法,只是觉得要是给他个县长、乡镇长什么的,估计也干得也不会比别人很差。

    但是到了现在,正儿八经组织上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了,他的心里却有些茫然了:这么大的一个摊子,自己下一步该如何着手呢?毕竟行政管理那也是一门科学,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靠吹牛、空谈,那是什么也干不成的!那压根就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

    这是他吴永成的、第一个象模象样的地盘,也是他以后展、立足的根据地,他得谨慎从事,万万不能第一步就闹砸了。

    至于他老妈这会儿一直唠叨的娶妻生子的事情,嗨,现在那还真顾不上,古人霍去病都说:“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他吴永成又不是没有见过女人是个什么样?!就更不能舍大就小了!

    再说了,一想起这个女人的事情,咱们的吴永成同志就头疼得厉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