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六十一章 请大神,祭长风(下) (第1/3页)
一个是路,一个是水。这两个客观的自然因素,极起镇的向前展。”吴永成只点到了这两个主要问题,而对于镇、村干部的思想状况,却绝口不提。他们的县委书记就坐在旁边,提出这个问题,不是打人家的脸吗何况他是来要钱的,又不是要告状的。
“奥,你具体说一说。”罗书记挥手示意秘书给他们倒水,摆出一副长谈的样子。
“我先给您汇报吴起镇道路困难的情况。”吴永成端起水喝了一口,镇定了一下:“我们吴起镇有一个高家梁村,人口近千人,是全镇最边远、平均海拔最高、幅员面积最大、特产最丰富,人口综合素质也最差、交通最落后的一个村。从这个村,到吴起镇来赶集,最近的人家单边行程要四、五个小时,最远的要六、七个小时。
当地的群众有一顺口溜是这么说的:‘我村古名高家梁,遍地银花满山羊,伸手能摸玉帝手,动脚常在月亮旁,春季肥料背上走,夏日采摘银花忙,四季背架不离背,何时才能车上梁。’这顺口溜也是对高家梁村的真实写照。
就是因为交通太差,那里的老百姓们都活的很难、很累。
高家梁村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银花、山药蛋、食用菌、药材、干鲜水果。可由于交通不便,从山上背五十公斤东西到镇上,需要付十元左右的工钱。从镇上背五十公斤东西到高家梁村,大约需要二十元钱。这个村地一户群众去年家中有银花干品达两千多斤,也没有能变成现金,只能看着它堆在家里。不少人家富裕下来的粮食。由于出售该产品的运费,与市场上的卖出价格相当,所以也很少有人到镇上卖,只能做猪饲料喂猪。”
罗书记听着有些动容了:“还有这么艰难地环境哪?那里的老百姓怎么这么苦啊?!”
“罗主任,还有更苦的哪!”吴永成这几天在吴起镇可没有耽误一点时间,可以说把每一分钟都用在调查了解情况上了,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嘛!
他为了进一步打动罗主任,不顾一旁的李书记给他使眼色,继续扳着手指头说:“还是在这个村。群众卖猪之难,令人难以想象。出售生猪时,一头猪至少要四个人才能抬下山,工钱和生活费大约要花去四十元左右。运气不好,猪在半途死亡,往往只能是白费功夫,一年的心血也就白瞎了。近两年内,群众出售生猪,已在路上死了二十三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即使把猪活着抬下山。扣去运费等开支,也没有多少利润了。村民刘书贵卖猪时,在家过秤二百五十多斤。能卖近二百元。刘书贵找了的个精壮的小伙子抬往吴起镇,途中不小心摔了一跤,猪当场摔死,刘书贵腰部也受了伤,用去医药费三百多元,至今不能干重活。
村里的农民想赶集。怕赶集。用他们的话说叫:‘走时鸡方叫。回来月亮照,何时才通路。慢等王母瑶’。起早摸黑不说,稍有耽搁,就要两天时间。他们更怕买东西。因为回家要爬山路,背东西很艰难,群众戏称:‘上抵鼻子,下抵沟子(臀部)’”
“那个、小吴,你不用说了,你别说了。”罗主任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自己地感情了。他哽咽着说:“刚解放时,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告诫我们:‘下了山,不能忘了山;进了城,不能忘了乡。忘了,就是忘本。’七十年代,周总理回到延安,他走进老乡家中,和老乡一起喝稀饭、吃窝头,他一边啃着坚硬的窝头,一边伤心地流泪。他对地方领导说:‘解放这么多年了,人民还这么穷、这么苦,我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