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官倒” (第2/3页)
“你这个同志是第一次来我们这个地方吧?这可是我们省有名的一道菜。;购员趁机拉过一把椅子来坐下,搭讪着:“同志,今天咱们也是有缘分,这顿饭我请客了。
“还是我去拿吧。这里还藏着出口老白汾呢。里的服务员关系特别好。可没少拿我的好处。:也算我的一份。员去了。
“这、这、这,这怎么好意思呢?!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让你们请客,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是美滋滋的。况这还是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外地。足的了!
“没事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就是老朋友。在外的人,吃吃喝喝不分家嘛!你先尝一下这个‘头脑’,看味道怎么样?”
“头脑”从表面上只是一碗不稠不稀的糊汤里泡着几块羊肉。肉、羊髓、酒糟、煨面(炒过的面粉)、藕根、长山药,连同黄、良姜共计八宗,叫做八珍场。
杜三儿尝了一口“头脑”,晃着脑袋说:“恩,不错,味道不错,好象里面还有中药。呢?怪怪地。
吴永成对于这个,还真的不太了解。跟着渠月莲忙得马不停蹄地跑,现在闲倒是闲了,可心情糟糕得那有哪个闲情逸致老考究这些野史。象是一个叫什么傅山的人明的。
“说起来这个头脑,它还有一段历史呢!”那个中年采购员热情地给他们讲解开了:“把‘头脑’当做食品的名称,大约始于十四世纪末(元朝末至明朝初)。
《水浒》中有“赶碗头脑”的话,足可见那个时期,社会上已经有了卖头脑的饭馆。
何做法,我们就不够清楚了。傅山在头脑中配了两味草药黄和良姜。之处。
咱们都知道,黄味甘、性温,功能是补脾胃、三焦而健肺,体气虚弱者用了最有效。防和治疗脾虚胃寒。
头脑可以说是一种滋补剂。从前的饭馆,都是在清晨挂上灯笼卖头脑的。于进行了一阵晨间运动,既有滋补之效,又取锻炼之功。这正是傅山明头脑的主要用意。
“敢情是这样啊!那咱们明天起得早点、赶过来再尝一尝。点差不多了吧?今天我就在这里多住一天,就为了大清早来吃‘头脑’。
“明天早晨人家‘清和元’饭店连门也不开,你怎么进来吃啊?”吴永成讽刺杜三儿:“为了一口吃的,你值得这样吗?”
当时的国营饭店,人家也是八小时工作制。上十点多了,还有营业的。仅是个开始。
“嗨,我怎么就忘记了这个茬了。元呀?”杜三儿地问题又出来了。采购员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吧,吴永成也懒得理他了。脑’。
采购员们常年在外,混得就是个“自来熟”,中年采购员见又有了卖弄自己学问的时候了,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