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八面威风(中) (第2/3页)
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
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还是一九七六年的“天安件”,大学生们总是走在了最前面。甚至于后来的
吴永成是知道这次游行的大学生队伍中会出现这一幕的,所以一直在盯着游行的大学生队伍。虽然就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可他再见到这幅横幅打出来以后,转过头,极力想看清楚在**城楼上的同志的表情,不知道其他的人是什么神情,但是他看见邓大人见到“你好”的这一横幅后,笑了。
“吴秘啥呆呢?人家都快走完了,马上就该咱们的队伍了。早点做好准备吧!”
旁边提醒的声音,把吴永成的思绪打断了。他转头一看,原来是一同相跟着来的玉平乡的乡长胡云珍。
本来胡云珍是没资格和吴永成他们参加游行队伍的。因为游行队伍各个方阵的人数限制,就是吴永成带领的威风锣鼓队,也只被抽出了十五个人(指挥一个、队员十四个),跟随在二百一十六人的太平鼓队伍后面。
可事前胡云珍硬缠着吴永成,让他把领队的位置让了出来。自己占据了游行人员中地一席。要说起来,胡云珍他也只能当这个领队了。威风锣鼓队的队员们,都是吴永成在附近几个村、精选的身高一米七五以上的俊俏后生,他胡云珍又矮、肚子又大。根本混进去就是影响市容嘛!没办法,吴永成只好把原来地指挥赶出场、委屈自己亲自来当指挥了(指挥也是吴永成一手调教出来的,他对这个行当业务也熟悉。胡云珍当然清楚这一点)。由于人数的限制。他地百人威风锣鼓队,只能精简为十四人的“一堂”。一堂中的锣鼓队用八面锣。他们带来地节目,也就成了真正的“八面威风了”。
好在他们威风锣鼓表演的重头戏。是在晚上的国庆晚会活动中,要不然他们那一个多月的苦练,还有几千块钱的花费,就在这游行队伍中露个小脸,花得还真有点冤枉。
“伟大的队伍,伟大的洪流在阔步前进。我们从他们坚定地步伐中,仿佛听到了高昂的主旋律,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拓。接受检阅的农业队伍。就是这种改革、开拓精神的集中体现。”**城楼上临时架设地大喇叭里继续传出那激昂的解说:“党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战线为什么能先开创充满活力的新局面了‘左’的政策,改革了吃大锅饭,养懒汉地体制,调动了每家每户农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包’字进农村,农村富起来。
今天。接受检阅的农业大军的前导方队,队是由一字排天的五台拖拉机牵引着‘联产承包好’的五个四米高的大字,五百五十人的唢呐队。二百二十四人的‘武吵子’,二百一十六人的太平鼓,一百零三人的胖头娃娃骑红鲤鱼,七十八人的跑旱船,一百零二人的耍中幡,这些身穿民族服装的表演队伍,伴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欢快乐曲,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各族**喜:全国农村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农业队五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北京效区的农村。北京市效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服务都,富裕农民’的方针,很年的农业产值达到二十七一亿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十二倍,一九七九年以来的五年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1,大大出一九七八年以前的二十年平均每年只增48的度,他们载歌载舞地走过**的时候,怎能不从内心出欢呼,由衷地表达对农村改革、对联产承包的拥护和热爱?他们把唢呐吹得格外的脆,把太平鼓敲得格外的响,把中幡耍得特别的有韵景。”
特别是吴永成客串当指挥的这支十四人的威风锣鼓队,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虽然人数有些差点,但威风锣鼓表演者那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血气方刚的后生们在敲击大鼓、锣、中倾情舞动,把自己生命的律动、和祈求丰收的愿望,还有丰收后的喜悦,都融会于在这表演之中。他们那清一色的头系红围巾、身穿黄衣裤、腰扎红腰带、脚蹬大云靴的装束,在游行的队伍中,格外惹人注目。
“农村的改革,推动城市的改革;农业的进步,促进工业、科技、教育的进步。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