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到天安门广场去(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八章 到天安门广场去(下) (第2/3页)

,把鱼湾这个商标品牌扩展到了几乎能涉及的一切领域,不给以后恶意抢注者留下任何地机会。马林虽然不明白吴永成让他这么做的用意。可还是一一照办。

    虽然吴永成一直很关心自己村的一切,但他在今年就因为工作太忙,而疏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红枣系列食品的广告问题。虽说在当时的时代,广告还没有被越来越多地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那个属于计划经济地岁月。一切企业的生产、销售都纳入了国家的计划之中(不包括乡村企业在内),根本就不需要企业为产品找出路。可一些有远见地企业已经开始了在电视、报纸上的广告。虽然大多是一些日本的产品广告,国内的只有很少几家。当时的广告价格也很低。大的企业是不屑于做这个的,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酒不怕巷子深”。可吴永成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应该明白广告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他原来准备在红枣产品大批量上市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还是自己的思维有些滞后啊。国庆三十五周年庆典活动,正是一次绝好的宣传鱼湾村的机会,要是成功了的话,其影响力比任何广告都要好得多!他准备精心策划这次活动,一定要借国庆三十五周年的庆典活动,把鱼湾向全国人民展示。

    “五儿,你快和我说一说,你想跟咱村里编排个什么节目呀?你知道我是个急性子人,你真想把我憋死呀?”一上车,马林可就忍耐不住了。

    吴永成悠悠然对他说:

    咱们这里以前的那个锣鼓乐器‘打威风’。我准备就目,把咱们鱼湾村推向**广场,让全国的人民,都在那铿锵的锣鼓声中,能认识咱鱼湾、了解咱鱼湾。要是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别说是一万块钱了,就是花两万、三万,那也值!你想想啊,到了那个时候,咱们村的那些红枣系列产品,还愁没有销路吗?我是担心到时候,拉货的车在咱们的厂门口排成一长溜,你的厂子里生产不出来东西呢?!”

    “你说的是咱这里过年时表演的那个‘打威风”锣鼓?那种土得掉渣渣的东西,有可能到了北京的**广场去表演吗?要是真能像你说的那样,别说两万、三万块钱了,就是把咱们村的家底都压上,那也值得!可那可能吗??”马林吃惊得一下子张大了他的口。

    “是的,就是它。我估计只要运作得好,应该差不多。我给‘打威风’它又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威风锣鼓’。我要准备用它敲出鱼湾村的一片新天地,打出新时代农民的威风来。”吴永成肯定地说。

    吴永成所说的这个“打威风”的锣鼓演奏,就是后来名闻全球的“威风锣鼓”。这种锣鼓的特点是表演形式气势宏伟,荡气回肠,节奏稳健鲜明,起伏跌岩有序,雄资如将士出征;队形似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