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六章 咱也搞个市场经济 (第1/3页)
业厅的这几位农业专家,可不比那些行政部门的官僚科学的东西上那么好糊弄的。因为这些专家们常年就深入农村,和农民们滚粘在一起,蹲在田间、地头搞农业研究,一些具体中间环节的管理,是不是可行、便于操作,他们一听就能知道真伪。
科学,容不得半点含糊。
所以在吴永成回答完几位专家们的提问以后,他们对于吴永成的表现,十分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感觉到很意外,不由得朝他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许。
一个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人,就能掌握了这门国内刚刚兴起、还没有研究定型的新技术,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吴永成刚才说的一些技术参数,就连他们这些常年搞这个专题的专家,也没有掌握啊!
文人清高不服输,但是一旦遇到能让他们心服口服的高手,那就绝对是无条件的服从。
“李厅长啊,咱们厅里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年轻人哪?人才呀,人才!要不和市委的渠书记说一说,干脆把吴秘书调到咱们农业厅来搞科研吧。绝对是一颗好苗子,前途无量啊!!”一位专家向农业厅的李厅长建议。
那位李厅长干笑着打了个哈哈:“就怕咱们庙小,人家吴秘书不愿意来呀!我是举双手同意呀!可惜了吴秘书现在的年龄和资格还太浅呀,不然的话,我真想向省委要求,让他过咱们厅给我当副手啊!咱们厅里懂行的领导实在是太少了啊!”
吴永成也谦虚地陪着笑:“各位领导和专家们太抬举我了,我那有那么大的能耐呀?!你们就别笑话我了。我也就是一个在台上跑龙套的角色,还得靠咱们领导和专家们地。”
真要是让吴永成到农业厅去搞科研。那能把他愁死。并不是说他不热爱农业这个行当,而是他就受不了像那些农业科研专家们、所常年四季吃的那些苦头。他穿越过来的时候,曾经立志做个像陈大叔一样的农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那也是指当一个新型地农民,那种依靠高科技、新技术种地的农民,而不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式农民。从小娇生惯养地他。平时又怕臭、又怕累,根本就不愿意受那个苦和罪,他也就受不下那份罪!他前生在乡镇呆了十几年。可以说到田间地头去的次数并不多,只是他有个好记性,又对那会儿的一些新生事物颇感兴趣、多知道一些农业地知识而已。
鱼湾的这一块水浇地面积是一千三百亩,按照专家们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三分地建一个大棚,而吴永成却主张半亩地建一个大棚,他的理由是面积大了,利于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少管理的人员。几个专家听了他的意见,觉得也挺有道理的。就决定按照他说的办。其实吴永成这么主张、是因为他记得在他前生搞过地大棚,都是半亩地建一个大棚,他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展,既然那会的专家们认定半亩建一个合适,那肯定是经过精确计算和无数次实际得出的成功的经验。那绝对是科学地。
最后决定就依吴永成的建议,半亩建一个大棚。总共修建两千六百个大棚。建这么多地大棚。也是吴永成的意思,没必要先搞几十个作为试点。反正是国家投资,又有他前生的经验做技术保证。一次到位就最好。要不然李厅长地意见是先搞出一些试点,等成功以后再大面积推广。可是专家们也同意吴永成的想法:面积越大,科研成就也越高嘛。李厅长在大家的一片热情下,也咬牙拍板干一把大的。
而讨论到了这以后建起来的大棚、到底以种什么菜为主的时候,几个专家的意见就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并且争论得还很激烈。
一直致力于北方菜系种植研究的专家认为,所有的大棚应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