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两个婆姨闯省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两个婆姨闯省城 (第3/3页)

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有了这些政策,原来吴永成在省城搞一个鱼湾贸易公司办事处的打算,就不再考虑了。他联系到了亦心,鼓动她在l市与他的三姐吴永霞,合资成立了一个霞心贸易有限公司。此时,国家已经对个人开办公司在政策上有了一些松动,但还是规定雇工,一般不得过六人。当然中方的资金,是由吴永成让父母出资的,他父母作为公司地一个大股东,他三姐参与管理。公司里,亦心任董事长,他的三姐吴永霞任总经理,李琴是办公室地主任,兼唯一的员工。

    霞心贸易有限公司在l市的繁华地带租了个办公室,申请安装了一部电话。当时安装电话可是挺费事地,从向邮电局提出申请,到排号安装起码得四、五个月,一般人是不能安装的,副处级以上才有资格安装个人电话。这个电话也是吴永成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市局的局长打过招呼,给予特殊照顾,等了一个月才安装好的。这时的电话已经不是摇把式的了,改为了四位电话号码的半程控式,只可以打市区,长途电话则的拨113后,才能由邮电局的总机负责接线。虽说比十几年后是麻烦一点,可在当时来说,就已经是方便多了。

    接下来就是在工商部门验资、注册,择了个吉日八月一日(吴永成认为这个日子也是农村的妇女们走向大城市的第一步,值得纪念),放了一串鞭炮,就开张大吉了。

    当时公司开业的仪式也挺简单的,不像现在似的,非得请一大堆的政府官员来捧场,还得搞什么军乐队助兴,一大堆的红包,摆几十桌的宴席。整得个公司开业仪式,反倒成了政府官员聚会了。**!

    本来吴永成的原来的意思也就是搞这么一个公司,解决他三姐和李琴孩子在省城的上学问题,这个贸易公司嘛,就作为一个中介机构,负责鱼湾村那个红枣加工厂的一些产品推销,顺便作为鱼湾村贸易公司的联络点。

    谁知,到了九月底,他三姐和李琴家的两个孩子,上了他给联系的省政府直属托儿所(全托)以后,吴永霞和李琴这两个不甘寂寞的女人,在省城适应了一段时间、克服了刚来的那种自卑感以后,非缠着吴永成要做一点事情。

    “五儿,你说你把我们两个鼓动到这里,说是为了孩子们上学,可现在孩子们学也上了,我们两个大活人却整天游手好闲的,像个寄生虫!这样下去,哪能行哪?咱们的公司也开了,你就教我们怎么做生意吧?你在学校里学的不就是这个吗?”吴永成的三姐吴永霞揪着来看她们俩的弟弟吴永成不放手了。

    吴永成仔细一想:也是的,两个孤身女人出门在外,整天除了逛街还是逛街,半个月过来也是怪无聊的,村里贸易公司和工厂的那些事情,也是半月十天的才用得着她们跑一趟。这也不比在村里,闲的时候可以去邻居家窜个门,还真得给她们再找点事情做。要不时间长了,这两个好动的女人,别再憋出什么毛病来。

    “可你们两个在这里敢和人家打交道吗?刚来的时候,李琴不是羞得连口也不敢张吗?做生意可就得开口和人打交道的呀?”但随即吴永成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农村人初进大城市,被川流不息来往的车辆整得头晕脑涨的,有时候连东南西北分不清,也不敢开口问人。除了觉得与人家身份悬殊而感到自卑外,语言障碍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生怕满口的方言一开口便被人耻笑。虽然她们两个在村里的时候,也跟着公司里的人一块学过普通话。但刚来时就是没胆量张口。

    “嗨,那都是甚时候的事情了,你还提呀?!人家李琴现在一开口,说的那满口普通话呀,比l市的人说得还好哪!”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