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省委大院的国家干部 (第3/3页)
那个闲工夫站住。再和你聊几句;可罗书记偶尔回应的笑容,却令吴永成印象深刻。
他有时在外面也听到一些大院地人,在别人把他们当省委书记身边的人看时,总会怀着好奇心或别的什么心,问起现在省委罗书记地情况时,这些人总会感慨地说:罗书记别看是军人出身,老一辈的革命家了,可人家阶级感情深哪,对老百姓是很平易近人的。
吴永成心里清楚,这些人与其说是在摆罗书记的好,倒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护面子。他们平时能不能见到罗书记、和他说一句话,那还是另外一回事情呢!
如今这几年,人们的观念和以前也大不一样了,不怕你吹牛说自己同领导关系如何的好,甚至不怕暴露你如何在领导面前拍马,就怕让人知道你没后台。
而他在前生当县里的秘书的时候,当时的县委书记任力,能把办公室每一位同志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他当了地区的地委书记以后回了他们县,见到一位原先办公室的干事,还亲切地问:“你爹前几年喂的猪现在怎么样了?没有亏”熟悉程度就跟自己家里生的事情似的。
这并不是说省委的领导就怎么官僚、任力同志就怎么爱民如子,而是省里和县里的工作,有时候干脆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工作面就差得太多了;虽然说,一切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所以说,吴永成到了省委大院他现在的这个岗位上,他前生经过的那些工作经验,能借鉴的几乎没有多少。不过有一点他倒是做得挺好,那就是谨言慎行、注意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前两句是他前生工作小结;后两句则是引用了清朝时期名相张廷玉的一句名言告戒自己。
即使这样,他还是被人抓住了一句闲话,让领导不满意了一次。
事情是这样的:那是他刚来的第三天,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忙于其他事情,也没有顾得上理,头就有些长了,和他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比他年龄大不了几岁的李林,开玩笑跟他说:“吴永成,你的这长头,配你的身材,那真是帅气多了!你是不是也学着这会儿大街上的那些年轻人,留着长赶时髦呢?”
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也为了尽快和大家搞好关系、以后相处得更融洽一点,吴永成也随口说了句:“咱一个新来的农民的儿子,赶什么时呀?!我的头总是乱糟糟的,烦死人了,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满头烦恼丝啊!”
这话不知怎么就马上传到了副秘书长刘清的耳朵里去了,刘清在背后就对其他人说:“他烦恼什么?他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别人还在家里等着分配呢,他就已经到了咱们这个要害部门来工作了,还要咋的?组织上对不起他还是怎么的?”
刘副秘书长的这些话,七弯八拐,被一些好心人又转到了吴永成的耳朵里。
吴永成着实吓了一大跳。他想肯定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他的这句话大做添油加醋地告到了刘副秘书长那里,让刘副秘书长对他有看法了。要不然,他一个新来的科员,与人家副秘书长中间还隔着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办公厅主任好几层呀?他一个堂堂的省委副秘书长,官大位高的,也犯不着跟自己一个最低层的、小小的科员过不去呀!
其他的人,谁又可能干打小报告的事情呢?他才来了几天,和谁也不存在什么利益的争夺呀?他们这是想干什么?他这是招谁、惹谁了呀?即使官场的风气再坏,现在人们思想还比较纯洁的呀,哪能一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来个先把你撂倒了再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