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咱村里来了香港人 (第3/3页)
缺乏,人们买什么东西,都要排成一溜溜的长队。好象“排队”,就成了大6的专用名词,或者说叫代名词。大城市尚且如此,那小山村又能好到那里去呢?绝对是贫穷、落后、肮脏。她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不讲卫生。在北京的公共厕所她去过一次,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地太恶心一向使惯了抽水马桶的她,那见过那种茅坑呀!苍蝇一个劲地围着她嗡嗡直叫,那个味儿啊亦心没来由的突然打了个冷战。
“心心,你是不是病了”一直在注视他们几个年轻人的冯霞的母亲。关切地问她的外甥女,见亦心摇头。就劝她:“奥,要是身体没有事情的话。你也就和他们几个去一趟吧,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和霞霞在一起,阿姨也放心。”王雅丽同志作为一个母亲,现在想得不少:她是主张自己的女儿冯霞、到吴永成他们农村去的。她这个女儿从小就没有受过苦,只要她见到现在农村地、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那她对吴永成地那份感情,说不定就会变得现实许多。残酷的现实,可以击破她不切实际地梦想啊!浪漫的爱情是只能用来想的。而不能当饭吃的!!
“表姐,你就和我们一起要不然我妈妈她就不让我去了!求求你了,你和我爸爸、妈妈整天呆在一块,闷也把你闷死了!我还出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呢!”冯霞离开自己的座位,跑到亦心旁边,搂着她的脖子不住摇晃、求告着。
“亦心,一块你不和我在一起,我就是出去了,也会魂不守舍、过得没滋没味的。”亦意也恳求道。
“好、好,霞霞,我答应你了,你快别摇我地头了。我晕的收不了啦!”亦心只好答应和他们一同前往鱼湾村。
冯霞地母亲急忙让张秘书给他们四个人买软卧票去了。吴永成和冯霞也到实习的单位,去找领导请假,给家里打个电话,顺便收自己的东西。还专门到街上买了一些tj的特产,这是冯霞执意要做的事情:她这是第一次登吴永成家的家门,第一印象可是很重要的啊!
中国的大变革,使各省的人们,都变成了不安分守己的hn人。今,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客流量急剧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往于各地、四处倒腾做买卖的的个体户生意人。最为有趣的是,火车上大多数的软卧,被这些腰里别着大把人民币的生意人给占据了。
吴永成、冯霞他们几个搭乘着的是一趟从南方过来的过路车。他们几个一走进自己的软卧车厢,就看见那些“暴户”们,穿着粗劣的西装,打着像死蛇一般的领带,大声地操着带有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全然不顾一些高雅之士的白眼,大口地随地吐痰,蹬着几天没有擦过的皮鞋,理直气壮地踏进了铺着红地毯的软卧房间。而把许多身份优越的老干部们,挤到了拥挤不堪的硬卧车厢。
“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怎么能有资格做软卧呢?”冯霞捏着鼻子,不满地对吴永成说。当时坐火车也是等级森严:那级干部能进什么级别的车厢,都是有明文规定的。没品没衔的平头老百姓,只能是去硬座车厢了!
吴永成淡淡地笑了一下,没有说话。他心里最清楚不过了:干部有权,但权利有限;人民币却是魔力无边!只要你肯出高价,二道贩子们手里有的是软卧票。至于那些票是怎么流到了二道贩子手里的,那普通人就只有想象的权力了。(以后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一九八七年,铁道部才不得不了一个专门文件予以限制因为铁路上连外宾的软卧也不能保障了)
两天后,他们来到了鱼湾村口,刚一下车,就听见:“吴书记回来了,吴书记领着香港人回来了,咱村里来了香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