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跑官(下) (第2/3页)
他们在玉平公社,本身就做出了成绩,这样组织上才把他们提拔重用的。你去年来到这个公社,几年下来,工作要是做得没什么起色,前后一对比,人们就什么也看出来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可是也有大好地机遇啊,前两任书记、特别是在王三平书记的手上,玉平公社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基础,无论是干部的水平,还是群众的素质。我认为起点还是不错的。其中我们鱼湾大队,在这里面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只要你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再用对几个人,咱公社的工作,肯定还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到了那个时候,玉平公社我看还能再出来第三个副县团级领导。只要工作上去了,这不是什么难事!”
“恩,说得有点意思。你再说得详细一点,比如说该用那些人,该做什么事。我看看你这个北京上了几年学的大学生,都接受了什么新的观念。也给我换一换脑筋。”文彬赞许地点点头,鼓励他继续往下说。
“比如说,现在咱公社的胡云珍副书记,就是个可用之人。他的农村工作经验,相当丰富。也精明能干。他是一个二性子人,只要你把他笼络好了,他绝对会你好好干。你要是惹着他,那就是你的一个大麻烦。我们是一个村的。他的性格我了解。他要是着急了,可就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能折腾得你连睡觉也睡不好,就别说工作上想出什么成绩了。至于我三姐夫马柳平,那就不用我多说了,这几年他在村里做的工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就连咱地委的郭天明副书记,也知道玉平公社鱼湾大队有个叫马柳平的后生,把一个穷村子搞得红红火火的个好汉三个帮嘛,大家柴火焰才能高啊。公社有了他们两个人做你的村里我再出一点力,以那个贸易公司为依托,先把我的
吧,玉平公社的工作,想不出成绩我看也难。还是i的。”吴永成给文彬勾绘出了一幅玉平公社未来的美好蓝图。
鱼湾大队,文彬并不陌生,因为两件事情,他曾经去过那个大队两次。不过,对他来说,那两件事情都不算什么好事。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并不是鱼湾大队不好,而实在是他遇到的这两件事情不巧。
客观地说,他对这个大队,还是很有好感的。大队的积累在全县所有的大队中位居第一;社员们的人均收入,在全地区的位置,估计也下不了前三名,这还是村里的不少社员怕露富,打了不少埋伏的。
要是玉平公社所有的大队,不,有一半的大队,能达到鱼湾的那种程度,就好得多了。王三平怎么上的副县级?还不就是因为不少人说他能紧跟形势,大胆开拓,一年多的时间,把整个公社的人均收入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吧。细想一下,的确,鱼湾的蚯蚓喂鸡、喂猪,在全公社所带来的影响就不小。起了很好的作用。那些统计的人均收入数字里面,社员们的副业收入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当时的副业主要就是喂鸡和喂猪。编柳条筐、上山采野味什么的,季节性很强,也卖不了几个钱。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以前一边上学,一边顺便还把一个鱼湾村、给带动地展了起来。要是他真的能专职干上这个村里的干部。也不用他多干,有个一半年的时间,就能影响、带动不少的大队。老百姓是最注重实惠的,挣钱、财不用人怎么教,自己就抢着会去学。到了那时侯,自己再组织全公社所有的大队干部,到鱼湾村开几次现场会,几年下来。整个玉平公社不就
“你说的这些不错,很有一些道理。我也知道,自己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