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鱼归大海 (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二章 鱼归大海 (下) (第2/3页)

年光干枣,也卖了两万多块钱,那还只是卖了一半!”老妈一提到枣,就高兴得合不住嘴了。

    “什么,去年刚栽地枣树,结的枣就卖了两万多块钱?妈,你不是日哄我吧?就是地里种下摇钱树,也没有那么快呀?更别说是栽枣树了!”吴永成听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就像马蜂蛰了他地**一样。哪有那么神奇呀!不就是刚栽的几个枣树嘛!一年就挣了两万多块钱,还只是卖了一半!

    “你喊什么?这可不敢让外人听见!要不,村里的人就该眼红死了。妈干么日哄你?这还是上个月,你二姐夫帮着拉到县城里卖的呢!每斤卖了六毛钱。把你二姐夫也日怪得不行,回来一个劲地和我们念叨,说这有了文化,就是不一样,让承包个破河滩栽树,也能挣了大钱。比他的拖拉机跑上一年,也挣的多。老人们说得没错呀,这枣树就是个铁杆庄稼!有了它,一年下来,吃不愁、穿不缺!咦,这不是你去年给你三姐夫写信、让我们种的嘛?你怎么就给忘了呢?我们还以为你早就知道能挣这么多哪!”

    这枣树是个铁杆庄稼,吴永成他知道;枣树早熟、高产,他也知道。可是他就压根没想到,一个破河滩,一年的工夫,就能收入了几万块钱!

    也难怪呀!他在前生乡里工作时,只知道一些理论东西,光会嘴上说,不会自己做;更不会到了秋后,跑去人家老百姓家里,去给人家算帐!那些收入呀、产量呀,对他来说,就是一些事不关己地数字,涉及不到他的什么切身利益。他也懒地去仔细算帐。哪能知道七百多亩地的枣树,一年下来具体是个什么概念。他光知道几年下来,肯定收益差不了。要比地里种庄稼强得多。没想到才一年的工夫,就能闹这么多。

    现在老妈这么一说,他就上了心啦。随手拣了一根柴禾棍,在地上算了起来:在他的记忆里,枣树的株行距离应该是15mx10m为宜,那么就能栽植四百多株,当年枣树的产量最低,每株基本斤

    斤的产量,湿枣晒干了,差不多就是半斤多干枣,每是六毛钱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七百多亩的烂河滩栽枣树,一年下来就能挣四、五万块钱,这还只是个刚开始的第一年呀,那今年下来更不得了。能挣

    “妈,我去河滩里看我爹去。”吴永成这帐也不算了,他兴奋得一时半会的也算不清!从小他的算术,就很糟糕。反正今年肯定比去年挣得多,甚至还要翻倍。不算了咱的摇钱树去。

    从家里跑出来,骑了个自行车,吴永成一溜烟弛向五里外的黄河滩。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太阳正慢慢地向西边落下。晚霞映红了半个天空。一天的热气也已经散去了许多。扑面而来的微风,也有了阵阵凉意。

    “君求悦且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一路上吴永成骑着车,下意识里却蹦出了这白居易的咏枣诗。

    其实枣这东西,古人并不陌生。

    枣树,在我国的培育史已4000。《诗经》,这一4000年前的民歌集。相传培育的枣树,源于野生的关品种,经过人工选择而成。关于枣的传说可见于中国诗歌,史书及几乎每一个中国社会。

    枣树喜温、喜光、耐旱、抗涝;同时它对土壤地适应性较强。抗盐碱、耐瘠薄,平原、沙地、荒山均可栽培。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象:它不畏风沙,顽强生长,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厚得载物”是枣树的真实写照;古人甚至称它为“与牡丹争辉,共霜菊斗艳”。

    枣是馈赠亲朋的上好礼物,因为大枣营养丰富,除富含大量糖分外。每100鲜枣中,含有维生300克,大大过一般水果中的含量。大枣中还含有一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