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私谈 (第2/3页)
?”
“行,那怎么能不行我说呢!你小子鬼鬼樂樂地,把我拉出来,我还以为你要干什么?原来是临走了,还惦记着我的那几瓶好酒啊。走吧,现成的吃的也有,不过都是些凉的。只要你不怕吃得拉肚子,猪头肉拌粉皮、猪耳朵管够。还有一些煮好的猪下水。”马柳平满口答应。原来这个五儿是嫌那边人多嘴杂,不能吃的尽兴。看来他还是和我这个三姐夫亲哪!还真是个小孩子脾性。
马柳平看来在家里,也是常做家务。一进门,先捅开火,不一会的工夫,两个凉菜、两个热菜,就摆到了桌子上。虽然嘴上说地都是凉菜,可他也不忍心、就让小舅子吃得跑茅拉稀。对这个小舅子,他还是挺疼他的。
“怎么样,五儿,这个酒行吗?”马柳平从柜子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人家说这个酒,是咱们国家现在最好地酒。就连外国人来了,也点名要喝这个。是国宴上用的。市场上根本就见不到。这还是年去上省城的时候,人家专门送了我的一瓶!就连你爹,我也没舍得给。原来打算你姐给我生个胖小子后,孩子满月时再喝。今天咱们把它喝了。三姐夫够意思吧!”
吴永成跳下炕来,把那瓶酒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了一下它的外包装:恩,现在的外包装,比十几年后的要简陋的多,可里面装的东西,却是实实在在、正正经经的,绝对不是假冒伪劣产品。酒的度数,也大大高于后来的产品。
东西好是好,但却不合吴永成的脾胃。他原来是学酒的,茅台酒从香型上来说,属于酱香型;而北方人,一般爱喝的是清香型酒。比如汾酒,就是清香型酒的代表。茅台酒没喝过的,尝一尝可以,两杯下去就不习惯了。酒这东西,喝的也就是个口顺。
拿老北京人来说,他们就觉得再好的酒,也不如他们的二锅头好喝。多少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而已。
酒好酒坏,有时人们喝的也主要是个心情。
一会,吴永成把那瓶酒又递给了马柳平,“这是正儿酒。可别瞎糟蹋了。以后能派的上大用处。咱们还是喝你的汾酒吧。那东西实在。”
“谁喝不是喝!怎么能叫糟蹋呢?冲你这句话,处处为三姐夫着想。咱们今天,还就喝它了!”马柳平原本还有些舍不得,让小舅子这么一说,还真的有些感动了。非要打开那瓶酒。
吴永成见势,急忙按住他的手:“三姐夫,你听我的。这酒真的不用打开。送人,它是好东西。可自己喝,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酒,我喝过。那味还不如咱的汾酒哪!打开,也就是上一当!何必呢!你要真的打开,我就走了,话也不和你说了!”
马柳平见小舅子不像作假,是真心实意为了自己好,也只好收起那瓶茅台酒,又拿出一瓶汾酒,嘴里念叨着:“看你这孩子多心的,不就是一瓶酒嘛有那么金贵吗?”
吴永成说:“三姐夫,你别小看这么一瓶酒,你以后想往公社、县直单位的领导岗位上努力,必须学会利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和领导们搞好关系。”他先浅浅的那话试探马柳平。看他有什么反应。
马柳平有些惊讶:“五儿,这是人家说的走后门、拉关系,你一个上学的大学生,怎么能懂这些?不是学校里老师教你们的吧?”
“老师哪会教这些东西。人生活在社会上有些地东西。不用人教也是能学会的。比如说,今天你在大姐夫家,说的那些话,是谁教给你的?”吴永成直盯盯地望着马柳平。
“是啊,是啊,有些事情是不用人教,看也能看会的。那还用得着人来教?!”马柳平回避着吴永成的目光,闪烁其词。
“不对。三姐夫,你从来就不会说假话。一说假话,两个眼睛就不自然。现在就咱们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